陈雷

2016-07-12  11:25

666 2 0

五月虫记

儿时,在课本上常常看到关于蝉鸣的描写。但是,在家乡不常见蝉。同样的季节里,见得最多、陪伴着我们的是一种叫五月虫的小家伙。

五月虫是因为五月份就准时飞而得名,属吉丁虫的一种。其它的月份看不到它们的影子,独独五月。它又被海南人称为荔枝虫(因这时是荔枝大量上市的时候)、电线虫(因其总是喜欢趴在户外的电线上)。雄五月虫有七星瓢虫式的橘红色斑点在翅膀的左右两侧,体形较大;雌性无雄性的橘红斑点,一般为黑色,且体形小于雄性。

五月虫喜欢趴在室外的电线上,因此抓它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徒手去抓,一来会有触电的风险,二来有大概率它们会飞走。通常我们会拿一根棍子和一把扫把,把棍子从扫把的尾部插入或者绑在侧边,然后再用绳子绕着扫把固定紧,这就成了一个简单、但最有效率的“五月虫捕抓器”。

海南的太阳烈,就像75度的二锅头倒在地上,烧得很。而且,由于纬度低,紫外线特别强烈,这更像是火上浇油了。每每出去玩,爸妈总会叮嘱带上草帽。但是,戴着草帽去玩耍,是件非常碍事的事情。因此,这种叮嘱基本就成为了耳旁风,在这夏日里带不起一点让我们有印象的凉意。基本上,我们都是只顶着头上的发,仿佛已经是顶着了一把遮阳伞,然后像冲锋的士兵一样向门外冲去,去寻找我们的乐园。

我们一群孩子,年龄较大被默认为“带头大哥”。“带头大哥”通常一人举着一个“捕抓器”在前头,后面跟着六七个年龄小的孩子,他们或拿着空的火柴盒,或拿着空的硬烟盒,以便捕抓到五月虫时好收藏好。一行人,八九个小孩此时又仿佛变成下山的土匪般,在“带头大哥”的带领下,开始“扫荡”附近的电线。

每当看到电线上有五月虫,年龄小的孩子就会兴奋地又叫又跳:“在那里”、“在那里”。年龄大的孩子则根据“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指挥”,走向距离五月虫最近的点。待站定了,“带头大哥”们会转过身竖起手指放到嘴唇上,做出一个噤声的指示。这时,年龄小的孩子会非常默契地一片寂静,有的甚至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防止自己不小心发出声。

待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大孩子们就会举起手中的扫把,轻轻地、悄悄地、缓缓地伸向趴在电线上的五月虫。当扫把包围五月虫趴着的位置,五月虫受惊想要飞走时,就会被扫把间的枝桠挡住,然后掉到枝桠间的缝隙,被困在里面。偶尔会碰上比较“淡定”的五月虫,在扫把包围电线时并不会飞起,大孩子就会握着棍子左挥一下,右挥一下,把它们都“惊”下来。这时,五月虫就基本上完全属于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大孩子把困有五月虫的扫把快速的收回来,平稳地横放到地板上。这时,小孩子们会迅速的跑上去,用或脏或干净的小手掰开扫把,把五月虫从里面拿出来,放进早已经准备好了的空火柴盒或者空的硬烟盒中。

如是这般,小孩子在前面进行“侦察”,大孩子负责捕抓,小孩子负责保管“战利品”。待得随身携带的盒子都装得差不多了,或者大家觉得捕抓的数量够大家玩了,就结束捕抓回去进行分配。

分配的过程很简单,参与的小孩人人有份,一般每个人会拿二三只。公的五月虫体形大,翅膀有着绿色的金属光泽,和原本橘红色的斑点搭在一起,显得非常鲜艳,是多数小孩的必选。拿到虫子的小孩会非常开心,仿佛吃到了糖一样,回家的路上基本都是蹦蹦跳跳回去的。有的小孩子会多拿几只,给在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们。

玩五月虫的方法有很多,有的会把虫子的内翅给扯了,这样它就只能张开翅膀而飞不走了,仿佛它就能永远留在身边般;有的会用缝衣线穿过缝衣针,再把这根带线的针穿过虫子的翅膀,绳子的一端打个结,另外一端绑在手指上或者棍子上。当虫子飞起来时,由于被线限制住了,它就只能绕着手指或者棍子四周飞,就好像缩小版的飞机绕着飞一般;有的会把好几只虫子翻过来,肚皮朝上放在地板或草席上,看着它们拼命张开翅膀,听着此起彼伏的特有的嗡嗡声,亦是一种乐趣;有的会用手指逗它的头,看它的头像乌龟般缩进去又伸出来,自得其乐。

五月虫在父母忙于工作,没有什么玩具的童年里,增长了我们的欢乐,让我觉得,这大概是大自然对我们这辈人的怜爱,是它派来与我们玩耍的精灵。

现在的家乡,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的颜色多了,树的绿色却少了。电线依旧在,而五月虫却踪迹难觅。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的生活里,再也见不到这些小精灵。


上一篇

你喜欢,就好〓如能支持,更好


关于日课

举报

  • 凌加   2016-07-28 16:44:17

    该是五月虫折腾记,哈哈,小盆友都是这样玩儿的

  • 金刚狼   2016-07-24 13:48:08

    夏天的味道,逝去的童年,儿时的记忆,如此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