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只能偷偷看呀看一看他/就像正要浏览一幅画
只怕给他知道笑我傻/我的眼光只好回避他/虽然也想和他说一说话/怎奈他的身旁有个她
——这是袁广泉/黄名宇版的《心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你会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某个人,那种感觉似曾相识,仿佛已是认识多年的老友。
无关乎一见钟情,更别说什么见色起意,只是因为他整个人都在闪闪发光,所以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静静地在远处驻足观望,能从他的举手投足间知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柴院博士/广泉/河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是关于他的几个关键词。他上台的时候总是风度翩翩,站得笔直,一副要背着小书包上学校的样子。当音乐响起,慢慢把自己柔软,浸泡在歌声中,目光清澈,脸上挂着陶醉的笑容。
后来知道他也喜欢写小作文记录成长。于是在支离破碎的信息中慢慢拼凑出他的样子。
外国求学多年,顶着博士光环从柴院顺利毕业,回国求职屡次碰壁,海选经历坎坷难言……
我们现在看到的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他,只是他的一部分。我们欣赏的他也不再是闪闪发光的他,也包括那个灰暗平凡的他。
看着他的文字,听着他的声音,你开始明白为什么会被他吸引,而他打动你的又是什么。他的出现触发你化开了心结。你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还记得最后一首竞演歌曲《喀秋莎》是中俄语混唱,至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大家似乎都忘了追究。歌者动情演唱,听众用心聆听,在一场美好的音乐之旅中双方都享受其中,足矣。
别怪观众太粗心,只能说,人生中的一些路是要靠一个人走的,个中滋味及它所代表的意义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在别人看来是一场普通但精彩的音乐盛宴,对自己而言,也许是成长路上的一张重要考卷。
袁博士比我提前交卷了。
我也会赶快涂好自己的答题卡。
不知道阅卷老师给大家打多少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有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