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尧尧的作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今天立春,是小儿尧尧六岁生日。小家伙一骨碌醒来就讨论他的生日咋过,因为新冠病毒防控不能出门,妈妈答应他,给他蒸鸡蛋面包庆生。他说至少要弄个枣糕,我说,不要枣糕,要不然这娃越来越“糟糕”,不好管了。想想,昨天跟他妈妈还大闹一场呢,儿童叛逆期到来的孩子,越来越顽皮了。
记得前年尧尧四岁生日前,我为他写了一篇《立春如梦》的文章,被日课公众号评选推送,后来还参加征文大赛印成书。今天,春光明媚,阳光透进来,落地窗前的蒜苗翠绿透明、花盆里的两株火龙果长势极好,鲜绿的三棱茎带着绒刺延伸生长到一尺多长,绿萝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就连妻在浅碟碗养的一些菜根菜头也焕发出嫩绿的茎叶,立春之时,生机勃勃,正如这孩童的岁月。
尧尧拿了很多彩纸,照着剪纸书剪出来很多图案,有狐狸、兔子、老鼠、鲸鱼、小蝌蚪、水母、石榴、萝卜、蝴蝶结等好多种花样和字体,剪出来一个,拿过来让我或猜或赏。以为他剪着玩,他说送给我做书签,我心中一愣,颇感温暖和欣慰。看他兴趣蛮高,我把多年前自己剪纸的图样和红纸翻出来送给他,也算一种非遗艺术传承吧。
想想,自己小时候过生日,母亲会煮两枚鸡蛋算是“狗上墙”的礼品。进入新世纪,工作忙,以前每一年生日时间都跟省上在西安的工作会职代会冲突,生日就那样匆匆而过,偶尔还有细心的同事送来一两件小礼品。印象深的是有一年,省公司大会完时已近黄昏,已经开始下雪,我们匆匆给业务部门去送了年礼,驾车往回走,因天冷,绕城高架桥上开始出现积雪,转到连霍高速没跑多远,雪越下越大,交通管制,我们只好从临潼的高速口下去转到公路上,接下来堵车,缓慢行进,到渭南已经过了凌晨,然后还有工作,领导连夜召集开了两个多小时的工作会报告审定会,。再安排我们市场部修改,到四点多才回到家里,时光就那样充实而又迅速地逝去。这两年以来,工作节奏变快,一般在元月初省市就开完了工作会。今年还恰逢周六休一天,同时,大学同学老雷还从西安过来“畅谈人生”,就一起聚了,在知命之年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每个人都能记的自己的生日,但不一定在当天记得起。互联网时代,生日提醒又过于泛滥,一条条“热情洋溢的短信或者邮件蜂拥而至,有时候还会有礼品福利,然而对大多人成年人尤其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早已勾不起生日的热情和期待。
老人的生日是儿女们尽孝的一种形式。丈人家里弟兄姊们六个,大的八十多岁,小的五十多岁,然后老弟兄几个商定,在六十岁以后每五年过生日大家聚餐庆祝,甚至在爷爷100年诞辰,还隆重地举办了仪式,用四字骈文把老共产党员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事迹和勤劳朴素的高尚品格再一次展现在后辈子孙面前,既是纪念,也是传承。我们家这边只剩了母亲一个人。在前不久的国庆前,想着临近冬天,我联系渭南的中心医院,让弟弟带着母亲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调理,毕竟她在前几年脑部出血发过病。那个周五下午,我请了假早早赶回来,与母亲拉家常,我跟她提起表姑表姑父也回到渭南,许久未能谋面的姐俩相谈甚欢,聊天母亲说周日农历8月24日就是她的生日。我决定给她在渭南过个生日,立马打电话在家附近的烤鸭店定了包间。
周日早晨,我约了在渭南上班的侄女,她领着丈夫和两个女儿也过来了,弟弟开车和母亲从医院过来,我们离得都很近,很快人就齐了。弟弟学过厨师,精心点了几个老少皆宜的菜,。小儿和他的两个外甥女追逐嬉戏,上窜下跳,乐开了花。母亲很高兴,略微喝了一点红酒,目光一直停留在小辈们的身上。侄女是母亲一手带大,她给母亲买了两件过冬的新衣裳,她虽然说有,还是试了一下,欣然接受了,。母亲甚至提到我多年前给她买的波司登羽绒服。想想,这么多年在外,难得给母亲过个生日,生日时间,填过两三次表,搞不清楚农历还是阳历,也没记住,。前几年听说省公司有位领导的好习惯,每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更是自愧不如。
两月前,我领着各个支部的同志参观市内的好家风一条街,妇联的冬梅主席把新二十四孝制成宣传图画,挂在街道的墙壁上,那里面就有打电话给父母、教会父母用微信、陪父母做身体检查,带着家人常回家看看等尽孝内容。我记得其中就有一条,陪父母过生日或者节日。
除夕的前一天,刚刚回到家里,就听到妻子外婆去世的消息,从当年我们未成婚时她七十多岁还能跟着旅游健步如飞,到现在她将近94岁突然离世,一切恍若昨天。
奶奶的家在大荔的农村,村子旁边就有著名的荔北战役烈士陵园。她有两儿三女,冬天天冷,她就住在渭南舅舅的单元楼里,那几年,舅舅舅妈上班,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挺郁闷。其他季节,她在乡下家里与邻里老姐妹们或抹花牌或聊天,女儿们住的也不远,常来探望。世纪之初,我来渭南出差到后来调过来,几次吃饭,她老人家还能喝上几杯白酒,笑眯眯的,虽然白发苍苍,身体却非常健朗,二十多年过去了,前年我们还回老家,舅舅给她举行了90岁生日会。今年冬天时,听说她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只能喝牛奶维持,就预感不好。现在,又逢到新冠病毒疫情,她的丧礼只能简而又简,重要亲戚派了一个代表,我们也没能回去。电话中问了一下情况,就这样永别,从此再无生日,只有祭日而已。
厨房里,尧尧看着妈妈做蒸面包,面粉、鸡蛋、牛奶、葡萄干,一副期待的模样。他还让我看视频教程中调皮的“三个公鸡蛋”的桥段,外加眉飞色舞的评论。到晚间,生日蛋糕出笼,他兴高采烈地赞美、品尝、拍照、录视频。尧尧的舅舅看到视频,发了个红包,还打了电话,聊了聊疫情下的各种情况和形势,嘱咐我们做好防护。母亲也打了电话来,问了一下小孙子的生日咋过的,不忘叮咛一番病毒防控措施。
生活不易,特殊时刻的生日,更加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