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横扫而过的早晨,异常的寒冷。午后的阳光温暖,可又十分刺眼,中等的紫外线指数,怕晒的女士们,出门可要全副武装啦!还好,趁抗疫情时机,宅家做贡献,晒不着。
寒冷的早晨是圈不住活泼的小孩子的。读书学习了一节,儿到小院练了一小会儿乒乓球,跑到楼顶,眺望放松眼睛。“爸——爸爸——太行山,看见太行上了——”
一股寒流吹散了几天的雾霾,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我不由得一激动,天气好,忍不住就想外出走走、玩耍一番。站在楼顶看,一望无际的麦苗,已经返青。天际边连绵不断的太行山映衬蓝蓝的天,犹如一幅水彩画。
“孩儿,该经典诵读啦!”儿一听见我吩咐,马上跟我下来,进屋诵读起来。“凡训蒙,须讲究——”还真行,他背诵很熟练。一个寒假下来,基本完成任务。
将近午时,他休息玩耍起来了。“爸,你的墨镜,用一下!”
“不让用,上次就是用坏了,我又买了新的!”我也没问他干什么,忙我自己的事情了。
约莫半小时,我叫:“孩儿,在哪儿啊?”
“屋顶呢!”
我上了去,他低着头,带着个墨镜,拿个东西,趴楼顶看呢。我走近了一看:“放大镜!”原来他顶着强光,烧干树叶玩呢。
“树叶冒烟啦,快着火了!”他兴奋异常。
看着他高兴劲儿,我加入了他的烧烤,边玩边聊,一会儿功夫,懂得了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他兴趣盎然,烤了个把小时。
小孩子的兴趣不能扼杀,可能将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家呢!
不大一会儿,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油烟机的烟筒,套在了腿上,一蹦一跳到跟前:“爸,你打我一下,不拍疼!”
我哭笑不得,打了他一拳:“不疼,你不疼!我的手啊——”
“哈哈哈——”把他高兴得找他妈打他去了。
“爸,来咱俩说话呢!”他已把烟筒从腿上褪了下来,拿着一端,另一端递了过来。“我说,你听!”
儿嘴对这烟筒一端,大声说话。我放耳边听。
“爸爸,听见了吗?”吓了我一跳。
我在一端小声说话,他说:“听见啦!为啥啊?”
我没有解释,说:“来,咱俩一起做个千里传音筒吧!”
“啥是千里传音啊?”
“土电话呗——”
“做电话?好啊——”
把儿高兴地马上去找我交代需要的材料:纸水杯两个,毛线十米,缝衣针。我拿针在一个水杯底部扎了个眼儿,把毛线一头从底部穿进去,在里头把毛线打了个死结。儿照我的办法做好了另一头。
“千里传音筒,做好了——开始玩吧!”我说。
他拿一头,我拿这头,开始传声了。
“为啥传不过去啊?”儿问我。
“向后退,把绳子拉紧些!小声说话,看你能听见不能?”我让他上了楼顶,我站楼下院子里。我嘴对水杯,他耳朵靠近水杯听我千里传声。
“听见啦!又听不见啦!”他站楼顶上,喊我。
“拉直毛线,毛线不要碰着手,不要碰着墙,就听见啦!”
“又听见啦!”儿羡慕我懂得挺多,还有些纳闷。
我小声地千里传音给他,问:“听见啥啦?”我故意捉弄他。
“你说我是个小老鼠!”儿哈哈大笑:“该我说啦,你听,爸爸!”
“你说我是个大绵羊!”我没有嗔怪儿。儿看着我,又是一阵弯腰捧腹大笑。
“爸,这是你给我做的最好的玩具!晚上咱俩各自在自己屋里千里传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