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飞速发展,满足了今人想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只要有信心,心理足够强大,普通的民众也可以通过K歌,上抖音等形式,把自己的光辉形象传送到万户千家。想发表作品,有足够多的公众号供你选择。甚至公民自己也可以申请公众号,只要不违规,你尽可发表你的精美妙文。可这些要放到二十多年前,那是可望而难及的事情。由此,我想起了我二十八年前发表第一篇作品的事。
小时受祖父说评书的影响,对文学历史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在那少书的年代,对费尽波折借来书万分珍爱,读来也如饥似渴,生怕漏下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而对能写文章的作家,更是崇拜羨慕不已。那时心中就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奢求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变成签字,登上报刋杂志的大雅之堂。初中小学懵懵懂懂,没有投稿的概念,偶有写的优秀作文,幸运地被老师选中,用毛笔写在白纸上,然后张帖在学校为庆元旦或五一所办的宣传专栏里,就是最高的荣誉。上了师范,学校有图书馆,读书的机会格外多,偶尔也涂鸦一些登不得大堂的稚嫩小诗,只记得所写的一首打油水平的诗获得班级诗歌比赛佳作奖,还获得了一本诗集的奖励。师范三年级,学校来了支教的北京讲师团,其中有位赵老师教我们历史。他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去关注社会人生,传授给我们许多崭新的思想和知识,这对酷爱历史和文学的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加工作后,从学生到教师完成了角色转变。但对文学梦的追求更为强烈,希望作品上报刋杂志的愿望也与日俱增。那时不敢说创作,就是在日记本上书写内心的情感。记得是1991年的冬天,还是因为投稿,认识了《新乡晚报》的副刋编辑高来沸老师。高老师五十多岁了,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我们曾在编辑部交谈过,我也曾到家里拜访他,原来我心中认为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报刊记者编辑是神圣高傲的。可高老师宽厚仁爱的长者之风,使我深受感动。高老师对我稚嫩之极的作品,不厌其烦的一字一句指正,使我很受启发。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清楚地记得,1992年的1月14日,我的诗歌《无题》在《新乡晚报》上发表,诗歌共十四行:那株杨柳枝/早已不是春天浪漫/然而我的眼帘/映现的仍是柔嫩的绿枝/那朵玫瑰花/早已错过争艳的季节/然而我的心中/钟情的还是芬芳的清香/春的情愫/并没有被风雪掐断/因为——/在我的人生季节里/并没有冬天/春永驻我心中。看到我的作品登在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上,我的心几乎跳起来,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因为那时在一个乡镇,能在报刋上发表文章的人是没有几个的。文章的发表圆了我少年的文学梦,也满足了我得意扬扬的荣耀。后来,这首诗得了6元钱稿费。我平生第一次拿着汇款单到邮局去取钱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种甜蜜的幸福在心中荡漾。
此后,我还发表了一些作品,领到大小不一的汇款单。可总没那年的《无题》诗发表时的感觉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