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地分居。爸爸带着哥哥和妹妹在南漳县一个三线厂的子弟学校教高中,妈妈带着我在老家。妈妈有时侯会去爸爸单位小住一段时间,我就要自己呆在家里上学。
很小的时候,忘了那时有没有上小学,妈妈不在家,忘了哪来的一群孩子在街中心,我家门口,围成一圈,我正跟其中一个扭打在一起,奶奶来把我们拉开了。估计是邻居去叫奶奶的。
小时候,过年,家里的孩子要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我们通常是跪在扫把上磕头。奶奶包了很多抄手煮给大家吃,奶奶包的抄手(我们老家那里一种薄皮水饺)很好看。印象中奶奶的房间在农村中里算特别干净整齐的。奶奶屋后有一棵高大的槐树,夏天的晚上,奶奶带我在后门的空地上纳凉,头上,满天星斗。
初中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想自己做。妈妈一走,我正好自己动手。那天,我正自己在家在炉子上热包子,奶奶推开后院的门,(厨房在后院)来叫我去吃饭。这应该是妈妈交代的吧。印象中,初中时,我在奶奶家吃了挺久的饭。
奶奶跟我讲过什么,我没有印象了。只记得她生前我最后一次见她的时候,她见我来了,笑眯眯地。
关于奶奶的记忆是模糊不清的,可能那时候我年龄太小,而且也迷迷糊糊的,不太记事。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家人应该跟孩子多讲一些话,这样孩子会记得比较多的事情。我小时候,常常是一个人,爷爷奶奶和妈妈跟我讲的话比较少。爸爸送我去上学的时候,会和我聊天,但是爸爸在家的时间很少,而且他在家也很少跟我谈话。
先生的奶奶倒是和我讲了很多话,她和我聊天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一些闽南话。她还帮我做了一些闽南菜,我看着,也学会了一些,至少是记得大概的做法。
闽南人很多都爱吃小肠,但是葱灌肠这种做法比较费时费力,平时也并不多见。有一次我买了一些小肠,要给家人做小肠汤吃。我不会洗小肠,不懂得怎么把小肠里面翻开来洗。奶奶教我把小肠的一头翻开,整个小肠往下坠了一部分,然后再用水龙头的水冲,小肠很容易就翻过来了。我们把小肠洗干净之后,塞入洗净的葱,然后再塞入四粒花生,不断地重复,直至把小肠全部装完。再拿去炖汤。奶奶教我的还有盐烧鸡、鸭,肉松的做法。
先生的奶奶不像我婆婆那么排斥外地人,她也会来尝我做的家乡饭。有一次,我做了菜豆焖面,奶奶来我家时看见了,尝了尝说味道不错,交代我要把面焖熟。
先生的奶奶很勤劳,也很会跟人打交道,家里来了客人,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空的时候,她也会去跟村里的老人打牌,把家里吃不完的食物送给其他的老人吃,免得浪费。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得到两位奶奶的疼爱,是我的福气。而作为后辈,我们不能尽更多的孝道,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