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喂马

2020-02-17  23:13

324 1 1370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想到的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想到的
这本书也好,林奕含的采访也好,都让我对文学和人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这个认知里,有怀疑,有美好,有爱恋,有绝望,独独没有期待。

刚上大学的时候,偷偷一个人去找过学校的心理老师。我告诉她,我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别人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于我而言都是奢侈。我迫切的想希望自己感受快乐,我希望她能够帮我,但是一直没有消除对她的戒备感,我只是觉得谁都不可靠,我没有办法完全信任任何一个人。

我们聊到我最近读的书,看的电影。我告诉她我会把自己带入书中的人物,有的时候还不止是带入其中一个。读完一本书,很久都没有办法不去想它。她发现我读的书都是非常现实主义的,电影的基调也都不是欢快的。咨询的结论是她鼓励我找一些别的题材的书读,找一些欢乐的电影去看,尝试把自己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自处。

她可能了解心理学,但是她却不了解文学,也并不了解我这个人。当我看过了大部头,体会到了美以后,纵使它带给了我太多的痛楚,但是我却戒不掉这个瘾。这个时候你让我去看一些闹腾的综艺,所谓的喜剧,我不是没有尝试过,那种虚假的快乐隐藏不了荒芜的我,这对我来说或许才是最大的悲剧。
文学的审美大都是畸形的。文学里的爱也几乎都是不合乎法理,甚至是不道德的。可就是这种爱,这种美,能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洛丽塔》讲的是大叔和未成年少女的故事,《安娜》讲的是一个女性出轨情夫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伤逝》讲的是两个青年男女冲破一切阻碍结合在一起而又让爱在两人内部土崩瓦解的故事,《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李尔王》最不得父王宠爱的小女儿为救父王殒命。

王子和公主拥吻在了一起并从此快乐的生活了下去,这样的故事情节只能出现在童话里。还有另外一个极端状况出现,如果真的只是描写生活,一地鸡毛茶米油盐,升学养老,这样的故事你还有兴趣吗?这样的故事还有美感吗?

文学是不是都弥漫着虚幻,甚至是虚伪?读者对虚构的容忍度在哪里?作家本身一边吟唱着浪漫的绝美情诗,一边放任自己精神越轨或者身体逾矩,是不是也是对爱的一种虚构。他们写出震惊于世的作品,大声地告诉人们:看啊,这就是爱情的样子。一面掩盖着自己龌龊的想法和做法。他们不仅要让人们接受污垢,还要接受他对污垢的美化,甚至到最后,他自己也会认为那是优美的。

更要命的是,我现在根本没办法分辨。纯粹的东西太少,所以你永远无法看清自己的心。伊纹默默忍受着一维多年的家庭暴力,思琪也在李国华的一次次性侵中爱上了他,在这种畸形关系中,首先是责备自己。我不想谈论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p,sm,pua,我甚至不想承认自己知道并且了解这些名词,好像知道本身就是一种亵渎,一种罪恶。

思琪是个什么孩子呢?如果我是看了这样一篇新闻报道,第一反应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什么不拒绝,为什么不举报,为什么还会爱上这样一个人渣,甚至会觉得女孩子本来就有问题。但通过林的刻画,你才能真正走到这个女孩子的内心,善良到极致所以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聪明如斯,明明知道那是一些花言巧语,却还是不愿也无法逃离深渊。

我既不在爱情里,也是一个文学的边缘人。但是说到这里仍有冒冷汗出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迷恋文学作品里的语言,我自己写的小说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一个幻梦而已。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白纸   2020-02-18 08:04:25

    走进去 也要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