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蒙蒙,四周一片寂静。我抬头望去,只有我房间的灯还亮着。此时此刻,我有些后悔报名了“汉字听写大赛”。每天都有一堆堆的生僻词等着我来“消化”。但张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报名了,就得咬牙坚持下来。
我不停的在纸上重复一个生僻词,努力记住它的每个细节。但我脑海中仿佛有团迷雾,让眼睛这个投影仪的影像进入不了其中的记忆库。越是着急,雾越浓。看着写了一整天相同几个字的稿纸,我慌得手心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也许是这几天太累了”,我想。次日,我继续默写这个极其复杂的词,我看着它的“戈”字旁,就能想起“戲”(hū)字。但过了一会再默写,脑中还是一片空白。我一遍遍念它的意思,也只记起它的一角。
看着这个“戲”(hū)字,我忽然记起老师讲过:“一只虎吃着豆子,旁边放了把刀。”我顿时豁然开朗,这真有意思。我一边想着这个口诀,一边在纸上重复,这样几遍,就会了。
我使用这个“联想法,”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生僻词,如“荤粥”,它的意思是“某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我就把它想像成:少数民族他们早上吃有肉的粥。渐渐的我就沉醉在汉字中了,它的形态是多么独特。见到每一个字,我都能想出十万八千里远。
可是这个办法用多了许多词就被记混了,脑中仿佛有团乱麻。看见一个词的意思,我想到的不是正确答案,而是跳跃、纷乱的画面!而且容易想入非非,浪费了不少时间。像一大片迷雾,让临近比赛的我寸步难行,有些绝望了。几次想放弃,但我不甘心走了这么远突然止步。
仿佛迷雾中的灯让我打破这个结:这个办法,只记住了字形,我应该结合意思来记。于是我放弃了这个办法,老老实实的一个词一个词重复记。这次我改进了,写上了意思,顺便画个图。这下子,特别是遇到难记的专有名词就迎刃而解了。如“葳蕤( wēi ruí )”,我就照着它的描述把它画了出来,我觉得如此下去绝对能“消化”字典,未来似乎有了光。后来在老师抽查中我全部都能写出来,也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个经历让我被汉字深深吸引了,使我发现汉字之美,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绝望,但改进方法后仿佛穿越了迷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韧劲,只有这样人生往往才有可能获得“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