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打卡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开始长期写作的第一天》
如果简单粗暴的将写作的心路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不要写作?第二阶段、写作写什么?第三阶段、如何写的好?那么日课21天公益写作打卡像一位多年相识的老友陪伴我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同时也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启发我开启写作心路的第三个阶段。
——要不要写作?
日课21天公益写作打卡进入了尾声,真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高考结束之后好像再也没有组织撰写成篇的文章,多年之后再次执笔,就像是回到了高考的语文考场,精心的构思,再花点时间写写、改改,也没有借助太多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坚持,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写下来了,就像每天烹饪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像每天外出游历了一番不同的美景。
关于写作,外人多会问:为什么写作?而自己问自己最多的是:要不要写作?
之前,在头脑中深深烙印着一个刻板印象:一直认为写作是专业作家利用华丽唯美的辞藻创造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因此,一直对写作敬而远之,也一直没有尝试自己写点东西。但是,虽然没有写作,却一直未曾远离文字,每每看到文字,就像看到一段一直割舍不下的恋情,心里是无尽的怀念和不舍。于是,断断续续的坚持着阅读各类书籍,隔三岔五的写写日记抒发下情感,始终保持着对文字的亲密接触。
因为对于作家写作的好奇,我也翻看了一些如何写作的书,或经典深刻,或哗众取宠,读完之后,对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全然没有一点印象,却发现了所有专业作家、爆款作家共同都推荐的一个写作必备基础——那就是阅读。此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曾经无心阅读的那么多书籍,此刻好像有了名正言顺的意义,有了它们多年来一直苦苦想要寻找的使命。
美国作家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一书中讲到,写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作本身的困难,即要不要写作。”想想自己,有写作的基础,为什么不写呢?再想想自己的性格,偏内向,不擅长口头表达,却喜欢用书信笔头交流,多少思想、情感积塞在心头,总有一种想要表达、想要交流的渴望,那为什么不写呢?
机缘巧合,参加了日课21天公益写作打卡,写完之后,如获至宝,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忽然间找到了少年时期丢失的童真,像一位在戈壁荒滩默默耕耘的考古学者突然间挖掘到了数千年前遗失的文物。
——写作写什么?
在写作打卡的最后一天,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二十天写的文章,梳理归类一番:
有读书类,循着读书的痕迹,盘点了自己的阅读历史,或者是读完某一本书而产生的感想和联想,或者描述经常读书的书店、书院,从读书中去厘清自己精神成长的历程;
有感悟类,如对电影、对艺术、对生活的小小感悟,写下来更像是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与友人分享了心中的点点滴滴;
有散文类,如对春暖花开的期待,像一部老式拙劣的照相机,吃力的捕捉世间的美景,如对幸福答案的寻找,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用心的封存生活的陈酿;
有回忆类,怀念一段时光,那似水如风的青春,思念几位故人,曾结伴而行的伙伴们,想念一座城市,在深巷里弄飘着浓浓火锅香味的山城;
有反省类,对童年时期丑行恶事的愧疚和羞耻,让我学会坚守人的底线,然后在寻找自我的路途上,艰难探索,终将决定破釜沉舟叛逆一次。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写作,没有能力把握细节的描写,更没有技巧和方法进行虚构作品的创作,所写内容大概就是这些寻常的小事小悟,更像是一篇篇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日记,带着几分真诚来与朋友述说和分享。
最近几天,报名了一个创意写作课程,培训讲师在第一讲的课堂上介绍了写作的源代码,也就是写作的内容从哪里来,他总结了四点:人生的难题、内心的秘密、世间的八卦和想过他人的人生。再次对照自己的写作内容,不正是自己在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磕磕绊绊的难题,一些不为人知难以启齿的小秘密,一种想要突破人生束缚的冲动和勇气吗?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日课写作群里面一位群友的留言:“事实上迈出第一步的关键就是立即行动,哪怕,只是写下一个字。”是啊,单纯从字数来说,想想自己在打卡第一天时,在焦灼不安的状态下写下第一个字,然后拼尽全力凑足三、四百字,明显的有点力不从心;之后的几天也稍显吃力,但也慢慢的从四百字上升到五百字,再从五百字提升到七百字;第五天的时候竟然可以突破一千字,再过几日,竟然可以稳稳的每日输出千字以上,略感欣慰;甚至对于特别有感触的两、三篇文章,居然可以写到两千字以上,心中感到无比畅快。当然了,文字数量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看着一个一个亲手码出的文字累计到了两万多,而这两万多文字承载的心得体会与培训讲师“写作源代码”的理论不谋而合的时候,让我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碰撞出的火花,更让我豁然顿悟,写作这么好玩的事情,为什么不坚持玩下去呢?
——如何写?
关于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就是如何写的好,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感想,毕竟才刚刚跨出写作的第一步,还需要再坚持写下去,多练习,多修改。那在这里,我就谈一谈我在这段打卡写作期间一些关于如何写的感想,比如写作时间,写作时需要规避的障碍等。
关于写作时间。于我而言,最佳的写作时间当然是早晨起床后最清醒的那段时间,有时可以持续三十分钟,有时可以持续一个小时,如果状态保持的好,甚至可以持续整整一个上午,这段时间的文字如同泉水,叮叮咚咚的往外冒,汩汩滔滔的向外流;当然,中午午休之后醒来,也是一段头脑清醒、灵感浮现的写作好时光,最好是再冲杯浓香的咖啡或者泡一壶淡雅的清茶,让文字在静谧的午后自由流淌;除此之外,晚上睡觉之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可以写作的,一天的奔波忙碌结束之后,全身心的疲倦,如果能够写一点文字,多多少少可以抚慰疲惫的心灵,同时也可以整理记录一天的生活点滴和思绪感想,但睡觉之前的写作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思绪的泛滥喷发,一旦你收不住思绪,就会浮想联翩,导致难以入眠。
写作最好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同时,必须确保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干扰,特别是手机。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却同时也带来了最大的干扰。如若你开着手机,时而关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时事新闻、热点信息,时而浏览轰轰闹闹、吵吵嚷嚷的爆款文章、软文细语,公众号的文章推送了一波又一波,群聊的信息跳出了一串又一串,一会刷刷微信朋友圈,一会看看微博新热搜,必定会干扰你的思路,弱化你的情感,减少你的美感。最好关闭手机,锁上房门,就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写。
好了,在这里写完了日课21天公益写作打卡的最后一篇文章,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喜悦,也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动,在21天的写作之后,我不再纠结要不要写作,也不再苦恼写作写什么,甚至偶尔还会享受在反复酝酿中咀嚼如何写的更好。我有一种预感,这是我写作打卡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开始长期写作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