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行

2020-03-04  22:25

257 0 1277

母亲的自传(二)

父亲一零年五一节前肺病去世,眼看就要整十年了。母亲独自养活自己和一老一小竟已十年。

家里的侄子是弟弟的前妻生的,后来离婚娶了现在的妻子,又生了一儿一女。很长一段时间自顾不暇,困难的时候还从母亲手里拿过她的辛苦钱。

奶奶不是母亲的婆婆,是母亲的养母。母亲一岁半不到便父母双亡,奶奶则生了两个孩子没养活。经人介绍领养了母亲。母亲还有个哥哥,七八岁了,奶奶当时想一起领养,但别人说七八岁的孩子有记忆了,怕养不熟,又有人说两个孩子都命硬,父母都克死了,再养到一起不好。何况七八岁的孩子正能吃,饭够不够吃也是个问题,那是58年啊。于是只领养了母亲。后来听说十里外的一户人家领养了母亲的哥哥,也就是舅舅,果然不久他的养父养母都死了,没人再敢领养,就自己出去讨饭了。

奶奶不是好伺候的主。她十三岁前家里是有铺面的,上过学,不过没认几个字,顾着拿家里东西出去跟人玩去了。后来跑日本那年家里铺子被抢光,一夜破产回了乡下,嫁给了老实巴交但有木匠手艺的爷爷,再苦的时候没饿过肚子——爷爷出去做事,在主顾家吃红薯,把白米饭带回来给奶奶吃。奶奶能动的时候也很能干,吃穿都很讲究。只是,中风偏瘫已有十几年之久。而她养的女儿学会了她的勤劳吃苦,却没学会她的讲究。

父亲也是苦出生,从小死了娘,爹去抗美援朝了,回来后娶了后娘生了两儿一女。吃不饱饭的人却爱读书,自己半工半读上完了高中,那时文革刚落幕,高考尚未恢复。碰上征兵,身高体重刚好合格,就去当兵了,复员回来做代课教师,后经人介绍做了上门女婿,跟当时也是民办教师的母亲结了婚。上门来的女婿,去世的时候,葬在哪里都是一个大难题。父亲生前的愿望是回自己颜家的祖坟去,这原本理所当然,母亲和我们都想满足他。不光是他,还有家里的世世代代,他若认祖归宗,以后都好办了。

但是情况没那么乐观。父亲落了气,他家里的兄弟过来,母亲跟他商量怎么办后事,在哪里可以松块地给父亲做百年冢。没想到他兄弟说,想葬回去,要按规矩来。母亲问什么规矩。他说地要怎么怎么买,回去要摆多少桌酒,要拜请哪些人,诸如此类等等。

那时我还没赶到家,母亲手头只有几千块钱,我答应带两万块回来先开支,事后再还给我。基本上就是这个预算。父亲去世前,每个月自己到一家诊所去买药,最后口袋里还剩两百块。弟弟和姐姐合伙在深圳开快餐店,投入本钱才刚开张。这就是全部的家底。现在叔叔跟母亲讲这么多规矩,就是在难为人啊!

母亲没有办法,知道父亲的心愿满足不了了。不能葬回去,那一个外姓,究竟葬哪里合适呢?

好在村子里终究有好人,给母亲出了个主意。就在家的斜对门两里地开外,有一片荒地,只要地的主人愿意换或者卖,就可以用。母亲想起父亲去世前个把月,天天在门口晒太阳,眼睛朝着那个方向,坐到很晚才进屋。也许他心里早有预想吧,百年冢在哪里,地势也高高的,孩子们回来,兴许他还看得见啊。

父亲去世,母亲连伤心哭泣的时间都没有,她要处理类似这样让人头大的难事。她要到处求人,讲价钱,甚至没办法的时候,撂几句狠话。

很多的难,无法讲述。而这些难,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她才刚刚做寡妇。


上一篇

互相照亮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