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桓温,担任了徐州刺史。心气甚高的他自是不能容忍被人欺辱。自己的父亲是将军,自己是皇帝的女婿,敢欺负我,岂不是找死。争着这口气,桓温也要将侵扰徐州的北方贼人赶回去。
如今的徐州,最重要的问题是自身军事力量又特别薄弱。桓温便细心查看了当前形势。他知道,向朝廷求兵是不切实际的,人家徐州守了这么些年,弱是弱了些,好歹未失守。北方贼人侵扰虽不胜其烦,但也未侵略,朝廷自身军力也需提高,哪里会满足自己这小小的野心。
想来想去,他灵机一动,把目光放到了城外一片荒芜的农田中。有农田,便该有农民。那农民哪儿去了呢?于是,他在城中张贴告示,招募农民组织民兵,许诺他们,只要把敌人赶走,便可回去耕田,朝廷另有嘉奖。
饱受劫掠的农民早就渴望反抗了,现在有朝廷大人撑腰,还怕什么。几乎所有逃离家园的农民都回来,参加了桓温的民兵队。桓温便利用精锐军队带领民兵组织的形式,深入敌后,对敢来侵扰的敌人报复打击。日久天长,原本战火不断的徐州平静了。
不过此时,他迎来了一个既好又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