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

2020-06-15  23:15

315 0 1806

圈子

                            

        人生就这么的神奇。我们认识二十年的时间总是有的,相互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来往却非常少,再碰上时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说到近,也就隔条马路,走路不超过十分钟。但就是这段距离,我们走了近二十年,直到昨日才再次遇到。
       人跟人的隔阂是天然形成的,这个跟情感无关。几十年前认识的很多朋友,走的近的人,人家相互之间始终走的很近,走的远的照样走的很远。过去我认为,物质、出身、地位、权力这些的东西,隔开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其实不然,都是人的本心左右了自己,刻意的远离,一味的观望,一别就是二十多年。
        一切都源于自卑。有些人之间其实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最后走的越来越远,其实都是源于自卑。
       上次换届前夕,组织组织了一批干部去福州市委党校学习。大家统一在咸阳机场集合出发。三三两两的就有人就开始聚集,也没人组织,也没人计划,一会儿就天然的分出来个几波人。县上领导围了一个小圈子,主要有各县的副县长、或是专职常委,都属于官场上的少壮派,人家自然而然就聚到了一起。相同的身份,共同的经历,还有未来可期,总是很能聊。还有就是市直政府部门里的实权派,人社、交通、教育、国土,都是有权单位里的掌权人,人家也因为业务交集,自自然然的也分出来一个小圈子来。再就是党委部门的我们,人大、宣传部、政法委,还有一些没权单位的人,三三两两的散落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独自消磨。县上也有部门的领导,都是围着各自的小圈圈转,有无事献殷勤的,有刻意向里面挤的,也有性格开朗活泼的年轻女领导在各个圈子之间游走,显得总是很活跃。女学员当然是自成一个圈子,都围着部里的漂亮女带班干部转。她虽说是个小科长,不过也成了女领导中的核心。这些圈子的组合,其实就是社会权力的自然再分配。
        我跟老大哥住一个房间,闲暇之余的唯一活动就是聊天,也没人喊我们吃饭、也没人叫出去玩。整个班上的人都在出去活动,唯独就剩下我们几个闲人。我算了一下,就剩下个宣传部、政法委、人大办、贸促会,还有教育局一个哥哥(当时还是科级,现在成副局长了),都是典型的家里蹲、没人理。最后我们这一波闲散的人,也因为无聊,就自发组合了起来自娱自乐。从那时起,我就知道,社会有天然的分工、自然的组合,没事别向无关的圈子里碰,你就是挤破头也进不去。
        人跟人就是这样,你刻意的去走动,总是会丧失一些东西。比如,人格、自尊。最后就活成孤家寡人了,这一切都源于自卑。
我身边有很多人,有些是做官了,交往的人非富即贵,也坐不到一块,走的就相对远了些。有些人算是发财了,也自认为高人一等,出手阔绰,多了一些显摆,也走的远了。也有些人一直在走动,主要还是人家没有架子,懂得尊重人,说话办事让人很舒服,能合得来,自然是经常能一起坐坐聊天了。但是也要几十年交往下来的,也有些是非富即贵,都懂的彼此尊重,也算是没活成孤家寡人。
        人要跟人要做长久的朋友真的很难,难到一个蔑视的眼神,一个朋友就远离了,而且还没有时间再来修补,再聚在一起时可能都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官或是钱,官太大或是钱太多,能交心的朋友基本很少。周围转悠的都是些奔着权或是钱去的,反倒是那些无所求的人,却是越走越远了。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值得交往,就因为无所求。反过来讲,这些人其实也是最可靠,也是因为无所求。
        感情,没有时间的积淀,很容易破碎。人生,没有时间的检验,很容易成为生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把人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分类,阶级也就是这样的产生了。人不是在这个圈子,就会在哪个圈子。有些人,人家明明就是只老虎,却经常混迹在羊群里,还总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经常与民为乐,这才是圈子里的真老虎。
        我是零三年来渭南的,单位在西一路北头。老兄来渭南比还我早,单位在西一路南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昨天才正式坐到一起,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还有过去的朋友。十多年不走动,见了面也不生疏,只因为过去真的非常熟。
        还好,昨天又碰上了。不过,各自还都在各自的圈子里活动,只是二十年才有机会碰到一起。
                                              

        





上一篇

一日一悟。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