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小达

2020-06-21  10:54

345 1 676

用文字碎碎念(2020.6.21)

今天早上起来,原本打算续写《摆脱锄头的命运》小说,结果工作上的信息、电话过来,扰乱了我的节奏,似乎也静不下心来写这小说了。同时,晚上要上班所以就现在坐在电脑前先完成一下今日的“作业”。

小说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情节的发展脉络等几个方面需要再思考与学习,素材,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印象之前好像有提过,但是没有很深入,这也是与情节的发展脉络息息相关。关于素材的收集,目前还在摸索之中。其中,是自身的所见所闻,但如何运用这模糊的记中,加之想象的结合,也是一个问题。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小说写作的文章,我原文记下的文中的一段话:

“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在写作的时候更容易站在年轻一代的立场上。《老卞,你的麻烦来了》本来想写两个摆脱了亲情羁绊的年轻人,如何随心所欲地建构自己的个人生活。我很想在小说里给年轻人一点出路,写起来才知道,人情社会的生活有自己的强大逻辑,在生活中无法突围的年轻人,在小说里也不可能有什么出路。这真是一个无解的困境。”

另外,看到一篇文章的一段话:

“一个村庄有没有纪年?村庄没有纪年,至少村庄建立日是没有的。恍恍惚惚几十年就过去了,恍恍惚惚就换了几代人。出来十年二十年,你再回村庄去,一茬一茬的年轻人,都不认识。要问村里的老人,什么庚子、戊子、辛卯啊,你搞不清楚。就是年轻人,某年某月某日,也都记不清楚。或者这么说,村庄的纪年是模糊的,村庄里纪事,却是很清楚的。”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对“乡土”、“农村”、“故土”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或者情怀所在,或许这是我未来文字输出的重要源泉之一。
 
2020年6月21日 10:51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潺湲   2020-06-23 17:33:54

    今天是写作营最后一天,那么明天还要不要打卡,就是问题了。

  • 潺湲   2020-06-23 17:31:28

    我一直把文章名念成,摆脱命运的锄头,我现在才发现不对。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