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就结束了,算是习以为常,有期限的固定周期的东西,我都是能坚持下来的。可怕的是没有期限,没有尽头的事儿。
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需要设定周期去做的事儿,都得熬,都是逼自己。典型之一是高考,有一个倒计时,每天都更新数据,让学生觉得终有一天能解脱,再熬一熬就好了。如果没这回事儿,对很多学生来说,这么拼命学习图啥呢?
今晚很凉快,从公司出来已经12点多抬头看天空是整片整片的红色,但是我想它压着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的云,因为我盯着天的时候发现它会一闪一闪的。就像是隔着云层的电蛇在空中穿行。
受疫情影响,最近不太点外卖,自己带饭有水果。今天带的是葡萄,中午吃的时候觉得葡萄买的很糟糕,并不好吃。但是晚上没吃饭,把剩下的糟糕的葡萄吃了,挺好吃的,甜不甜另说,它至少是水嫩的。
还有个事儿挺有意思。打卡营可以看到字数排行,包括当日排行和累计排行。我经常去看,我发现我的后一名离我还差几千个字,就比较放心了,我再看我的前一名,比我差不了几千个字,我就有一种想要在字数上超过她的渴望。果然是有排名就有竞争,本来只是一个随心写东西的过程,现在搞得自己好胜心这么强。
写东西的话,如果是在一个没人认识我的,我认为很安全的平台,我会自由自在地写,夸夸这个聊聊那个。夸不在这个平台上的人很自然的,可这个人一旦进入这个平台,我提也不提了。因为我觉得显得特别刻意,像是知道他能看到,所以故意夸他似的,让我感觉很奇怪。反过来说,当我看到我的同事给我的网易云音乐动态点赞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有点崩了,有一种自己的生活被窥探地干干净净的感觉。所以我才认识到,熟人不点赞也是一种尊重。
突然想起来个事儿,大概一年前凌晨2:30左右,我收到过我同事微信发来的文档,那个文档不紧急也不重要。碰巧那天晚上我在忙一些事情,没有睡觉,但我收到他的信息以后非常愤怒,直接把他的消息免打扰了。我想问题可能不是出在时间晚,因为我有时凌晨一两点和朋友们聊天,也挺高兴的;问题出在私人时间被占用。但是作为一个双重标准的人,我在23:58的时候给这个同事扔了三个文档,这三个文档是他跟我要的,但其实他不着急。我寻思做完就完事儿了,于是把数据整理出来就发给了他。
说到私人时间被占用,我最近注意到公司很多人都会说:“反正端午也出不去北京,还不如干活儿做工作。”还是那个思路,资本家说这样的话可以理解,可是打工仔也这么说就让人不能接受了。
刚才看了大家今天的作品,总结回顾展望的有不少,我也匆匆提了一嘴。我想我们会步履不停,一直表达,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我们会一直表达的。一个小小的时间节点只是个节点,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还是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