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这个名词应该流行于七八十年。我的理解是指哪一类热衷、痴迷在纯文学中的年轻人。
年轻人,他们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多半来自纸质的书本。尤其中国的年轻人,由于有全世界罕见的户籍制度对自由生活的限制,更是如此。
当他们熟悉文字应用后,自然也会开始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遭遇,于是他们成了文艺青年。
有一些人只能称呼文艺青年,甚至青年作家,但这类人中,有一些人还可以称之为思想家。
比如,鲁迅是文艺青年,后来是作家,但后来的称呼加上思想家了。
其他的,比如王小波,王朔,莫言等等,可以说他们由文艺青年成长为作家,后来又可以尊称为思想家,因为他们的作品有思想深度。
而,琼瑶,金庸,是文艺青年,作家,但是感觉不能称他们思想家。
似乎他们的思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了。
或者说,隋着对社会对世界理解的深刻程度,规律是从文学爱好者必然进步到文艺青年,然后作家,然后就是思想家。再然后就是政治家。
因此有一类人或因兴趣转移,或因放弃深入思考,沉迷自己的现实成就和状态,就中断找一个规律了。
琼瑶,金庸文艺了一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就停止对社会,对世界更深层的思考,于是定格问作家。
而鲁迅,王朔,不满足,更深层次思考,于是作品越来越具有思想性。
更厉害的是,这类喜欢思考的,萌发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这个世界,使之成为理想的社会的念头。
朝鲜的金日成是这样的人物,瞿秋白,陈独秀,应该也是这类人物。
前几年很红火的韩寒,听起来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后来考证,其作品是其父亲韩仁钧的笔名的作品,但是后期的韩寒作品明显有了越来越深刻的思想性,差一点就要往思想家上靠。但后来因为揭底的深入,便戛然而止。
当然也有考证说,后期的韩寒的作品是,政府组织的一个写作班子的创作。
这正是魔幻的世界。
当做,从文艺青年,到作家,到思想家,这个时候他感觉即使通过政治活动也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于是抑郁了,也是干脆自杀,这类作家思想家,比比皆是。
伏尔泰说的,你离开这个世界看到的蠢人,和你当初来到这个世界的蠢人是一样多的。
意思是,一切传播真理改造世界的努力是徒劳的。
另外一句网络上的话是,这个世界终究是蠢人的,他们人数太多。
如此,作为一个基督徒,以其说我相信上帝存在,能改造这个世界,好不如说我希望上帝能存在,来拯救这个世界。
毕竟我们不能像悲观主义一样毅然离开这个世界,要留在这个世上,我们就必须希望上帝来拯救世界,
当然首先自己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