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也用微信读书,因为方便、实惠,还能听书,看书评、写书评。
但我依然向往纸质书。
一本书捧在手上,打开,印刷的淡淡油墨味,清清香香扑面而来。手抚摸着纸张,仿佛可触及作者的思想、自由的灵魂。那一行行字是制作者选用的最美的字体,以便我们迅速与作者链接。
现在的图书,有古典的装帧,也有时尚的制作,拿到一本纸质书,好似一件艺术品在手上。
读一本纸质的书,纸张、墨香、扉页的设计,还有插图,构成最完美的媒介,连接读者和作者,让彼此心心相通。触觉、视觉,还有读书的环境,听到的音乐,让读书更有质感和立体感。
读纸质书可以在留白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也可以划下重点的段落和句子,更方便做笔记。
纸质书,曾陪伴我们每一个人。
启蒙、开学、长知识。
小时候,除了课本,我的纸质书就是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哥哥们用各种方式获得连环画,《草原英雄小姐妹》《小英雄雨来》《山乡巨变》还有全套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特别是《三国演义》的绘画有很多名家,风格各异,我还能记得戴敦邦和贺友直。
后来,就是每天放学,乘父亲还没下班,看他枕头下面的书。我没有选择,只能跟随父亲,他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看不懂的就放过去。有时候,我还没有看完,父亲就换了另一本。
父亲倾向于中国的传统小说,我跟着他,囫囵吞枣地看了《红楼梦》《西游记》《三言两拍》《三侠五义》等等。我也受益于此,高考语文卷子的古代汉语部分得了满分。
大学至今,我的阅读中断了。也许是专业很难。反正,都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去行万里路了。除了专业书,我拥有的纸质书不超过十本。
所有的阅读也都很碎片,我几乎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
让我想读书的一个契机,竟然是日课写作营。
这段日子里,我变了,心绪日渐平静,能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本书了。而读书更能让人平静。
去年买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疫情的时候读过一小部分,当时,心气浮躁,眼睛也累就没有再看。最近,在微信读书中,我居然听完了,听的过程中,有些章节,我又翻看了一下纸质书,这样的读书过程,心里是舒适和喜悦的,更容易完成一部书的阅读。
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都是读者的热爱。取长补短,丰富阅读。
于我来说,触摸到纸张的阅读可能更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