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记本,到网络论坛、博客、QQ空间,再到微博、微信。在网络时代的洪流里,我码字的“一亩三分地”也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中一再变迁。
我基本算个爱写字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到大二,我基本都有完整的日记。大概从大三到研究生阶段,日记很少,似乎大多去写博客了,甚至不止一个博客,当然集中写的就那么一两个。
凭着些许记忆,我搜到了其中一个博客。看看内容,还挺繁杂的,读书心得、生活琐事、练笔文字,其实也就是把自己的日记搬到了网上。不同的是,那时会有朋友互相关注、阅读,还不时地给予反馈。
看看那些关注的好友博客,读一读那时的喜怒哀乐,记忆才慢慢鲜活起来。那时的人和事,以及那时的整个时空,就扑面而来。
当然,还有很多惊讶。惊讶于有些文字还写得还挺生动,有些情感居然细腻而缠绵。经过这十几年的生活磨砺,很多东西,如果不是有这些文字的记录,在记忆里,你是找不到一丁点影子的。
想尝试登录,账户名密码居然全然忘记!
又想起另一个 博客,是读研时码字的主要阵地。账号密码倒是记得,但登录进去一看,居然什么都没有了!已经被服务商淘汰下线了。突然觉得很难过。
QQ空间,应该是前五六年的主要阵地。这里更加私密一些,读者也多是自己较为熟悉的QQ好友。而也许因为时间更近些,所写的内容,自己大概心中有数,并不会担心某一天会遗忘或跑掉。
而最近这两三年,似乎又回到了纸质日记或是word里。
这么回顾了一番,突然有种人生被撕扯得四分五裂的感觉,尤其是有些平台上的内容都消失了!是时候去找回来,也是时候,把自己码过的字,好好整理一下,看看自己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