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

2020-08-01  21:20

447 4 4397

烟火徐来的家,是人间最暖的守候

烟火徐来的家,是人间最暖的守侯
 
 
         每次下班回家,都要经过赵叔的门房小屋。
        门房总是开着门。常常一眼就可以看见门房小小的屋子中间的小圆桌旁围坐的几个小孩,唧唧喳喳地说笑着,等着门房赵姨从隔壁搭建的简易厨房里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

       端午节的一天,我从外面吃饭回来,经过门房,看见在门房那么小的房间里,那么小的圆桌旁边,居然也能够挤挤挨挨地围坐着十多个人一起过端午节,小小的屋子,充满了四个小孩的笑声,饭菜的香味以及大人们喝酒聊天的声音。

       那种人间烟火的气息,暖暖的,和着亲情的热烈和真诚,有着令人无比踏实的从容安稳。

       饭桌上无非是家常腌黄瓜,自制的酸豇豆,梅干菜扣肉,……都是一些朴素的日常的饭菜,是可以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吃下去,仿佛绵长的光阴,以日常烟火徐来的仪式,把亲情,把家长里短和儿女情长不著痕迹地,细水长流地,不声不响地但是却活色生香,无比真实地进行到地老天荒。

       我总是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不到15平米的门房小屋为什么无论何时都充满着人间烟火徐来的温暖热气?

        门房赵叔来自一个偏远的乡村,会做木工活。是单位精准扶贫包抓的一个自然村。为了脱贫,单位有人介绍了赵叔的女婿来做货车搬运工,意思是这样以来等于全家就有了固定收入可以脱贫。

        赵叔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小时候在火炉边烤火,打盹摔倒在火里,手被严重烧伤,农村医务室条件简陋,胡乱包扎一番,等到伤口痊愈,才发现孩子四个手指头全部长在一起了,家里穷,因此也没有继续手术治疗。
       另一个更加不幸,说是小时候发高烧,高烧之后孩子中耳发炎,从此听不见。

        赵叔夫妻俩都不识字。

        单位办公室为了简化群众办事手续,市里要求窗口单位统一搬去市政中心办公大楼集中办公方便群众,为了缓解城市交通,解决群众停车难,市里决定把临街空出来的单位办公楼一律拆迁建立地下停车场和开发商住楼。

        谁知拆迁办刚刚入驻办公楼准备拆迁时,市长却被调离本市,这个商住楼和地下停车场的计划也因此流产。

       但是,原来我们家属楼因为和单位办公楼在一起,单位的门房就兼管了家属楼的门房管理职能。现在,办公楼搬走了,家属楼立即就没有门房了。

       一时之间,家属楼开始各种问题,有陌生人随便进入家属楼,有人把房子给租客居住,租客乱扔垃圾,有人晾晒在楼顶的被罩无故丢失……一时怨声载道的,但是,请专门的物业公司来,又牵扯物业管理费的收取,大家觉得家属楼住户不太多,交给专门的物业管理也是多此一举。

      因此,赵叔的女婿听说这件事之后立即建议说,可以让他的岳父,就是后来的赵叔来做门房管理,各家各户每月给点管理费,够老人家的生活费就可以了。反正老家退耕还林,也没多少庄稼活。

       算下来,大家商议每户每年交门房管理费用不到三百就可以保证赵叔每月有一千五百元收入,问问赵叔可愿意,赵叔很高兴地,第二天就来家属楼门房开始值班了。

       赵叔勤快。每天打扫各个楼层,还认真擦洗楼梯扶手,而且,凡是有人快递送来,赵叔不厌其烦地接过来送到家里去。
      一来二去,大家觉得赵叔人实在,为人厚道。

      很快地,赵叔发现家属楼各种快递收纳箱,废旧书报,还有人不穿的旧衣服,赵叔每天都收拾集中起来,周末拿去废品收购站,又是一笔收入。

      没过多久,赵姨也来门房,说是来帮着给赵叔做饭,但是呢,大家发现,赵姨有空就在街道捡拾易拉罐和废旧塑料瓶等等,她开心地说,城里人日子太好了,这些垃圾捡拾去卖了比她在乡下种庄稼收入还好么,每次看见赵姨,她都是一脸拘谨的笑着问好。

      有次我们全家出去旅游,家里买的西瓜和一些饮料担心等我们回家就不新鲜了,因此送给赵姨。她非常客气地推辞,但是等我们告诉她是因为要出去,担心浪费,这才开心地收下了。

     等我们旅行回家,赵姨立即来请我们去门房吃手擀面。
     她很真诚地说:你们刚回来,也玩的累了,家里肯定也没啥现成的饭菜,一起来吃个家常便饭,千万别嫌弃呀!

      我们三个于是就放下行李,在小小的门房和赵叔一起吃手擀面。
      门房空间有限。赵叔自己是木工,他把一个方形大木板支在饭桌上做案板,赵姨就开始擀面。

     等到面出锅,赵姨浇上炒好的青椒和酸菜,油泼芝麻酱,我们三个觉得手擀面劲道,酸爽,辣椒和芝麻酱特别地道,吃的非常过瘾。
      一种亲切的家常烟火气息,令我回想起母亲的味道。
      我之后看见赵叔和赵姨,总是感觉她们仿佛是我们失散已久的亲人了,她亲切地叫我的小名,叫的非常自然。

       因为赵叔和赵姨的热心和勤快,家属院里许多人的快递来时,不方便及时去取时也都自然而然地说交给门房赵叔就好了。有人关心赵姨,得知了她们家里情况,介绍了饭店后厨的工作给她的那个手有残疾的女儿,赵姨就经常在门房里做饭,小小的门房里,下班的女儿,给货车搬货的女婿,非常温馨地一起吃饭。

       在门房后面的空地上,赵叔搭建了葡萄架子,很快地葡萄长起来,家属院一片勃勃生机。

        邻居们有时来取快递,就站在葡萄架下聊天,清风吹来,心情大好。

         以前,赵叔没来的时候,大家的快递都是自己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取,现在有了赵叔,许多网购达人每天少不了三番五次地去门房取快递。

        有人过意不去,于是主动热心地建议,哎呀,反正家属楼后面有这么大空地,你们又要做饭,又要帮忙放大家的快递,太挤了呀。给单位说一声,就靠着门房给你们搭建一间简易的厨房吧!

        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都觉得早就应该替赵叔搭建一个专门的厨房才是!

        有一天,赵姨忐忑不安地问我,她的两个外孙女小学毕业了,学习不错,能不能帮忙找个城里近处的中学,让孩子进城来学习,她也可以给孩子们做饭帮忙照顾孩子?

       我当然乐意成人之美,再说,我在单位工作兢兢业业,这点面子,领导总会给的。
       果然,两个孩子顺利地入学了。

       赵姨和赵叔感激的话说个不停,说的我都不好意思起来。他们夸赞我善良,夸赞我将来有福报,夸奖我儿子有礼貌,长的乖等等,说是他们老家有孩子也想进城读书,花了很多钱都没有办成。

       赵姨让两个孩子叫我姑姑。我们这里叫姑姑,那意思是说,我就像是她的孩子的父辈一样值得尊敬。
        
        我心里想,我从此有了两个侄女了呢!

        想着俩孩子一直在农村,我担心去学校不适应,因此买了几本书让孩子提前预习,军训时又去学校专门交代了带队老师,而且,俩孩子确实非常内向,害羞,一开口说话就脸红。

         自此,赵叔门房的小饭桌旁每天就有了满满的六个人一起吃饭了。

         于是,厨房后面的空地上,就会时常看见赵姨晾晒的各种干菜:刚焯过水的豇豆挂在绳子上,萝卜干,红辣椒,切碎的梅干菜,土豆片,……哎呀,家属楼的一些退休的女职工也照样抄作业,家属楼一片生活气息,岁月静好的踏实,日常绵密的幸福和从容在一粥一菜里细水流长,波澜不惊。
        
       出乎意料地,赵姨的两个外孙女期末居然令人惊喜地获取了年级前五十名。要知道,这是一所全市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很多城市孩子周末各种培优,一对一请了私教也常常只是成绩中上。

       我很开心,赵叔和赵姨却是淡淡的,说读书嘛,总比回家种地轻松。做作业,做学问,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就和种地一样嘛,一颗种子,一颗种子地种下去。
         种下去也不能不管,要按时除草,按时上肥嘛。你作业做完,隔天还得翻开看看你自己种的种子嘛,一个道理。等考上大学,那才算收割,收割回来也还没完,要晾晒,要磨成面粉,还得根据需要,看看是擀面,还是烙饼子,最后,再煮熟消化,吃到人嘴里,才算你种的庄稼起用了。

        我听了,简直醍醐灌顶。呵呵,道理都在日常的一粥一饭里呀!

        我曾经以为市井烟火是俗世里最低最低最不值得的理所当然,是我努力着想要逃离的庸常,但是我突然发现,在日常细碎的烟火气息里,藏着牵挂,藏着真诚的关心,藏着灵魂必须依赖的衣食住行的全部,烟火气是灵魂得以存在的根本与温暖,是肉体我在的依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一定是从爱上厨房的烟火气那一刻开始的吧?

           少年时总是羡慕诗歌和远方,为赋新诗强说愁,理想高蹈,以为精神至上,怎么能够那样的充满世俗的烟火气息呢?鲜衣怒马,白衣胜雪,不能沾染茶米油盐,尤其是爱情,怎么能够谈钱,谈厨房?那怎么可以呢,太俗气了嘛,至少和风花雪月有关,和诗书理想相连,至少是哲学的山涧,有着超凡脱俗的一泓清泉,不然,我想要的是江河湖海,你怎么可以风牛马不相及地说起厨房和烟火?

       及至中年,才终于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不断重复的安稳,绵密温暖的一日三餐,有人在厨房里叮当作响的锅碗瓢盆,最家常的俗世烟火,才是对于生命隆重的致礼。

        教师节的前一天,赵姨带着两个外孙女来家里,带来一只大公鸡,说是孩子奶奶专门喂养的,说是一定要送给那个替孩子办入学的先生,两孩子大大的黑眼睛,拘谨地坐在沙发的边缘。
        
         我接过公鸡,招呼她们喝水,说看了学校的成绩,孩子这么努力,做姑姑的必须奖励,我取出四百元钱夹在两本书里,送给两孩子,说你们一定要每年给我汇报成绩哦,如果能考上大学,姑姑一定发一个大红包给你们!
   
         两孩子很认真地点头。

          赵姨说:向你姑姑学习,她原来也是农村的女娃,你看她现在有学问,还在城市里当教书先生,住这么洋气的楼房。你们也争气,长大也争取住上城市的楼房! 

         我从没想到,我现在曾经厌弃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日日琐碎的庸常教学,会是赵姨对这两个孩子的全部期待,想要她们去努力争取的明天。

         然而我深信,她们的未来一定会比我现在更好。因为,在赵姨那充满烟火气息的一日三餐里,有着生命能够健康存在的最温暖的底色,她那朴素踏实的真诚愿景,也一定会让两个孩子生出对抗未来所有可能遇见的挫折、苦难、暗哑的无限力量。

        那个小小的,有老有小,有说有笑,有柴有米,有锅有灶的烟火徐来的家,是人间最暖最安稳的精神高地。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千山越   2021-07-24 08:24:04

    写得细腻,温暖,闪着人性的光彩!

  • 疏影横斜   2020-08-02 06:59:56

    谢谢亲的点评哈,记录身边所发生的……

  • 苍雪无语   2020-08-02 06:53:22

    温暖故事,疏影老师用心去关注亲近尊重普通民众,人间深情融入到寻常烟火世界中。

  • 疏影横斜   2020-08-02 06:51:48

    谢谢亲的阅读!太晚看见,非常开心有你!

  • 米兰   2020-08-02 01:05:31

    看着这一家子越过越好,家里的晚辈也力争上游,未来可期,真为他们高兴!你对他们的帮助也很关键啊!有你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真好!希望这个带给人希望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到知道。

  • 米兰   2020-08-02 00:52:52

    作为笔友,我很享受阅读这篇文章。你把赵叔一家子如何逐步进入到这个家属院,如何和大家尤其是你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娓娓道来,叙事清晰流畅舒展,详略得当,也蕴含着越来越热烈的情感。通篇读下来,淳朴善良、勤劳能干、踏实接地气有大智慧的赵叔赵姨的形象树立眼前。他们和居民们充满人情味的互动,被你表述得亲切自然,温暖人心!这个题材和叙事风格也完美地符合你的文章题目。👍 🌹 

  • 米兰   2020-08-02 00:31:52

    作为一个人,看这篇文章心里暖暖的,很喜悦!看到勤劳朴实的人们立足下来,生活越来越好,看到善良的人们互相帮助互相温暖,我心里的开心满足啊,也开出花来!😄 

  • 西伶   2020-08-02 00:30:30

    真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 米兰   2020-08-02 00:21:13

    写得太好了,一气呵成的,一个完整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