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在家,都过傻了,除了知道今年是2020年,知道现在是公立8月农历是6月外,具体的日期却不曾知道,于是翻开日历,“立秋”两个字却映入的我的眼帘。
“好快呀!后天就立秋了,感觉今年还没有热呢!”
“到底是今年的夏天还没有热过,还是现在条件好了,家家都有空调呢?”我自语道。
不知别人盼不盼立秋,我的母亲是最盼望立秋的。
以前,父亲还在的时候。母亲每年从初伏的第一天就开始倒计时——再过多少天就立秋了,一直说到立秋那天。弄得我也像盼望过年那样,盼望立秋!
“早上立秋,晚上都把扇子丢”
“早上立秋,晚上风都厉飕飕”
这是母亲经常说的话。
等到立秋那天的旁晚,便会和母亲一起坐在院子里,竟然真的会感到一丝凉意!
母亲为什么会那么的盼望立秋,还不是因为心疼躺在病床上的父亲。
在那个没有空调即便是风扇也不太普及的年代,整个夏天是难熬的。而躺在床上植物人似的父亲,他的夏天更是煎熬!
白天,当别人吃过饭,哪里凉快去哪里呆着时,母亲便会端上一盆温水,为父亲一遍一遍的擦身,给父亲降温。殊不知她自己已是满身的汗水,但母亲顾不了那么多。给父亲擦完身,母亲便会扶着父亲在床沿上坐一会儿(父亲不会自己坐)母亲一边给父亲扇扇一边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去自己满脸的汗水,日复一日。
傍晚,是我们一家人最盼望的时刻。别人家都是大人领着小孩儿到马路上遛弯或者坐在通风的路口闲聊时。而我们只能在院子里的土地上扫出一片空地,然后铺上席子,母亲也会把父亲抱到“轮椅”(自己焊的)上并推到我们旁边,让父亲从闷热的屋里也出来透个气!一觉醒来,时常看到母亲仍然拿着蒲扇给我们和父亲扇扇子——降温和驱蚊子!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村子里整改线路(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会选在夏天整改线路,而且一整改就是一个夏天,也就是说整个夏天都没有电,别说用电风扇了,就连最基本的照明都不能),整个夏天都没有电,且那个夏天又异常的热。
天太热了,父亲又不吃饭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只要有充足的水,哪怕几天不吃饭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但父亲不行,他虚弱的身体经不起半点儿折腾。起初母亲认为父亲不吃饭是因为父亲又不消化不良了,并且父亲的额头也有点儿烫,母亲给父亲测了体温——41度,吓得母亲赶快往医生家跑。
母亲拿着体温计让蒋医生看。(蒋医生是我们邻村的一个中医,只要父亲不吃饭,找他开几副药准管用)蒋医生看过后哈哈一笑说:别着急,今天已经有好几个“发高烧的病人”了!实际上不是人发烧了,而是天气太热了,体温计里的水银都甩不下去。母亲听后赶忙甩了甩手中的体温计,还真是甩不下去,便松了口气!
或许你们根本体会不到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一个长期卧床病人的夏天是多么的难熬,因此也不会有像我母亲一样渴盼立秋的想法!
因为立秋了,天便会渐渐凉起来。天凉了,父亲身体舒服了,他才能吃的下饭,父亲的生命才可以延续...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几年了,而母亲也好像不怎么念叨什么时候“立秋”了!
2020年8月5号 草稿
2020年8月12号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