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二十天的时间,在顺义后沙峪全总会议中心,北京市16个区的160名基层作家分为四期参加了老舍文学院的培训。师资及课程情况如下:
1期
孟繁华(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文学的样貌:历史与现实》,张莉(北师大文学院博导)《小说的阅读与小说的写作》,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旋律创作也是一门学问》,石一枫(《当代》杂志副主编)《小说创作与中国现实》,赵依(《人民文学》编辑《小说的再发现及学员小说作品评析》,刘颋(《文艺报》副主编)《小说的关系学》。
2期
张柠(北师大教授)《小说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李林荣(北京二外教授)《小说叙述的格调与声音》,张頤雯(《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当下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及学员作品点评》,饶翔(光明日报副刊副主编)《小说创作的虚构与非虚构》,格非《现代小说的思想逻辑》,王德领《小说的可能性》。
3期
邱华栋(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有意思的小说》,李云雷(文学评论家)《新时代文学与中国故事》,季娅娅(《十月》副主编)《当下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及学员作品点评》,付秀莹(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小说的秘密》,郭艳(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河的第三条岸:文学写作与国族经验表达》,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主题创作》,王德领(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文学系主任)《谈谈短篇小说创作的几种写作模式》
4期
丛治辰(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小说的作法与读法》,孙郁(人大文学院教授)《京味语言的几个问题》,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小说的风骨与风格》,徐则臣(《人民文学》副主编)《故事的力量》,李蔚超(青年评论家)《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在中国》,孟小书(《当代》杂志编辑)《现实主义写作与当下写作现场》
陈宁(女,1964年11月出生,汉族,天津人,1985年6月入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大学毕业,法学硕士,教授。现任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会常务副主席。)《文学创作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