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之前买东西就是这样,不大的贵台好几个售货员可能是为了解决就业需要,买东西告诉售货员帮你拿,如果这几个人聊的热火朝天,你就要等一下不要打扰她们,让她们生气你就倒霉了。比如上面摆了几瓶一样的酒,你看哪一瓶顺眼比如想送人的话要求商标干净完整,你理想的那瓶,她就不给你拿,就给你拿脏兮兮的那个,而且还要训斥你说你想要拿哪个拿哪个,剩下的卖给谁去。解决这个问题的窍门是你听听她们聊的内容是什么,适当的插两句话插科打诨,千万不要流露出来不耐烦的神态。对方就会感觉到很抱歉,让你久等了会主动帮你选这东西,她觉得你尊重了她。
算账是用算盘,当时的商店尤其是国营大商店,充满了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候顾客担心对方算错了账,心算能力就很受考验了,尤其是给单位买很多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派一个心算能力强的人,甚至会携带算盘。现在听到算盘声都感觉很亲切,很怀念那个时候的“计算器”。
当时有一些东西比较紧俏,就是大家都想买,但是生产能力不足,供应量不够的。比如沈阳雪花啤酒大家都想买,柜台上没有,柜台上有的是沈阳绿牌不好喝。商店不进货吗?或者商店进货那么快就卖光了吗?绝对不是。那个时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找一面小镜子,绑在一根竹竿的前面,把它探到柜台下面,就会发现柜台下面摆放着好多大家梦寐以求的东西,琳琅满目。这就是这个商店经理的特权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柜台组长的特权。紧俏的商品都是藏起来了留给熟人的或者待价而沽的。
当时判断一个人社会成功,就是当你走进一个商店的时候,售货员满脸堆笑,从台底下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