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滨散人

2021-08-18  00:32

568 2 3600

苏东坡的身世传奇



  中国人几乎人人知道苏东坡,对东坡居士的诗词文章赞誉有加,名篇名句张口就来,比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如《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变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东坡的诗,内容丰富,风格变幻莫测,能虚能实,恍惚变怪,总归玄奥。可谓才高学富,卓绝千古。明朝大文学家袁宏道将他评为“诗神”:“韩、柳、元、白、欧,诗之圣也;苏,诗之神也。”可谓推崇备至。苏东坡的诗与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并称,称为“苏黄”。


  东坡又擅填词,其词一洗晚唐五代以来的绮靡,风格豪放健拔,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东坡的词摒弃花前月下的情爱小调,多写人生际遇,宇宙幽思,想落天外,大开大合。可以说从东坡开始,词这个文学体裁,才真正开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至于文,更是苏东坡的强项。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考。他的应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赞赏:“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后来东坡果然文思如澜似海,汪洋恣肆,文章摇曳生姿,不可方物。尝谓自己作文“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是否这就是他全部的才能呢?当然不止。天才就是让人崇拜的。苏东坡在书法上也是千古独步。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说“本朝善书,自当推(苏轼)为第一。”元朝赵孟頫也评价说:“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庭坚与赵孟頫本身都是大书法家,皆如此推崇东坡,可见一斑。东坡书法擅长行、楷,力主创新,在书法上率先表“意”,引入了重要的审美元素。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东坡也工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浓淡瘦劲之间,又颇有禅韵。论画主张神似,首倡“文人画”概念,体现高贵的士大夫气质,从心不逾矩。他的名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如此艺术全才,可谓空前绝后,令人难望其项背。令人惊奇的是,苏东坡除了在艺术上有全面高深的造诣外,在佛学与禅修上也有令人称叹的见解。东坡年轻时便与佛教结缘,与僧人渊缘颇深。他到每个地方,都会结交僧友,与僧友们谈禅论道。他关系最密切的僧友当属佛印禅师,这在他的诗文中屡有体现,他们的佚事甚至演变为许多民间趣闻。如哑谜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你心中有牛屎,故看我也像牛屎。”等等。元丰三年(1080年),“乌台诗案”爆发,苏东坡受到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佛印禅师给了他许多开导,东坡也常到金山寺与佛印饮茶、赋诗、论道,留下了许多佳话。


  禅宗思想对东坡的文学创作影响极深。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说,苏东坡之所以文辞精妙绝伦,实源于禅宗的般若慧根。“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焕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


  那么张岱说的这个“五祖戒禅师”是什么人呢?五祖戒禅师,法号师戒,是陕右人,幼年出家,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后到湖北黄梅五祖寺任住持,因此称“五祖戒禅师”。晚年游历于高安(江西宜春)一带,终于大愚处(高安大愚禅师,临济宗传人)。五祖戒禅师很有修行,悟境很深,他走的时候是倚杖谈笑而化的,非常潇洒自在。


  张岱为什么说东坡是五祖戒禅师的后身呢?这个是有来历的。在《冷斋夜话》、《禅林僧宝录》、《净土圣贤录》、《龙舒净土文》等书中,都有详细记载。


  元丰七年四月,苏东坡将到高安。他的弟弟苏辙正好在那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第二天见到云庵和尚,对他说:“禅师,我昨晚梦见和您以及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祖戒和尚。五祖戒和尚早已往生,我和他素无交往。您说奇怪不奇怪?”


  云庵和尚吃惊地说:“阿弥陀佛!竟有这巧事,我昨晚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与苏居士及聪和尚出城迎接五祖戒和尚。”


  这时恰好聪和尚也来了,苏辙合什对他说:“师父,刚才学生同云庵禅师谈梦,您有什么梦可以说一说吗?”


  聪和尚说:“有啊,昨晚我梦见和你们两个一起去迎接五祖戒和尚了。”


  二人抚掌大笑:“奇哉奇哉!世上真的有三人做同一个梦的事!太巧了!”


  第二天,苏辙便收到了苏轼的信,说已到奉新,很快就到高安了。三人非常高兴,到来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东坡到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说:“我小的时候,也常梦到自己是僧人,往来陕右之间。家母程氏怀孕时,曾梦到一个僧人来投宿。僧人风姿挺拔,但左眼失明。”云庵禅师惊呼道:“五祖戒就是陕右人啊,确实左眼失明,晚年游历高安,最后在大愚禅师那里过世的。”大家一推算,五祖戒已经圆寂五十年了,今年苏东坡正好四十九岁。从种种迹象来看,大家认定苏东坡就是五祖戒禅师转世无疑了。


  大家都传说东坡是戒和尚转世,他自己也深信不疑。后来给云庵写信说:“戒和尚不怕人笑话,厚着脸皮又出来了。真是可笑!但既然是佛法机缘,我就痛加磨砺,希望将来可以回到我原来的境地,那就不胜荣幸了。”苏东坡又喜欢穿僧衣,大概是宿世习惯所致。甚至上朝时在朝服之下,还罩着一件僧衣。宋哲宗知道了也听由他。


  在杭州时,他与僧友参寥一起游寿星寺,对参寥说:“我平生从没来过这里,但这里的一切,我感觉好像亲身经历过似的,非常熟悉。从这里到忏堂,应该是九十二级台阶。不信数数看。”叫人数了果然是九十二级。东坡说:“我前世是山中僧人,曾经在这座庙中修行 。”又写诗道:“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苏东坡还与曾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祖戒和尚,而黄庭坚是一位女子转生的。苏东坡点头不语,而黄庭坚却不相信。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不得不信。这是后话了。苏东坡对自己转世之事还写了一首诗: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失念,受此百年谴。


  意思是说我苏东坡本是佛门中修行之人,多生多世都努力修行积累功德。只是中间一念过错闪失,又堕入轮回又受这百年人世的谴谪。


  是什么过错呢?原来是前世不小心犯戒,因而堕落。前世的师兄明悟预见他的去处,而且猜测他会谤佛谤僧,这样就犯大罪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明悟也赶紧坐化,追随戒和尚投胎而来,这就是东坡的好友佛印禅师。佛印一直追随东坡左右,苦心点化于他。东坡终于醒悟,崇信佛法,潜心修炼。


  五祖戒和尚作为一位开悟的大禅师,竟然没有了生脱死,历来大德都颇为叹息。宋代王龙舒居士在《龙舒净土文》中说,东坡由戒禅师转世而来,因为修行的缘故,所以生来聪明过人。但贪嗔痴三毒未除,这一世才与诗文结缘。意外遭此劫难,其实是大错特错。如果大师在世时兼修西方净土,则一定会凭佛力往生,不必来此世间,受尽苦恼了。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也常引此劝诫净土行人,说五祖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又说末法众生,不遇净土法门,纵能明心见性,深通教观,谁能不断烦惑,了生脱死!所以唯净土才是末法最契机的法门。


  那么苏东坡最后结果如何呢?东坡晚年,专心参禅,亦常念佛。每到一处,必随身携带一轴阿弥陀佛圣像,说:“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据。”最后他遇徽宗大赦北还,在常州病逝。临死前,惟琳长老提醒他念佛号,求生西方净土。他却无奈答道:“我也知道有西方极乐,可是我的心用不上劲啊。”陪着的友人赶紧说:“先生一生都在为此努力,此时更须着力啊!”这时苏东坡习气使然,竟然还在打禅宗的机锋,指着心说:“着力即差。”说罢溘然长逝,世寿六十六岁。可惜东坡不懂得往生靠的是佛力,到死也不舍他参究的习气,徒然错失良机。


  据传说,苏东坡死后四百多年,又转生为明朝的袁宏道(1568-1610)。袁宏道,湖北公安县人,与袁宗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俱有文采,精于诗文,史称“三袁”,是晚明文学界“公安派”的开创者,提倡“性灵说”。


  袁宏道对苏轼推崇有加,把他封为“诗神”,甚至认为在某些方面超过李白、杜甫,“卓绝千古”、“有天地来,一人而已。”如此高的赞誉,首先是东坡的诗确实好,另外是否冥冥中还有他转世后对前世的惺惺相惜呢。


  袁宏道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居士,悟性锐利,才华不凡,修行沉稳,埋头办道,少了苏东坡的锋芒毕露。他先习禅宗,后来专修净土。所著《西方合论》一书,气势澎湃,融摄华严、天台诸宗妙行,归趣净土,受到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高度赞赏,后又被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收入《净土十要》中,成为净宗传世论著。


  袁宏道以老实修行和著《西方合论》的功德,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真的了脱生死。后来他托梦给弟弟袁中道,带弟弟梦游极乐世界,弟弟醒后如实记载在他的书《游居杮录》中,成就一段奇缘。此是后话。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衆生   2021-08-18 12:36:51

    我写了一段时间文征明的《陋室铭》,就他八十多岁写的那篇😜

  • 洞滨散人   2021-08-18 11:44:36

    哇!真棒👏🏻我以前也临过苏东坡的字,感觉和一样,又扁又肥,怎么临也不像。后来我喜欢最喜欢文徵明,哈哈😃

  • 衆生   2021-08-18 11:27:03

    想到自己学书法的时候,老师建议我临习苏东坡的《赤壁赋》,刚开始的写的时候痛苦不堪,苏轼的字短扁有力,和赵孟頫飘逸清秀的字比起来,实在让我爱不起来,毕竟赵孟頫才是我心中的男神,后来老师建议我去了解苏东坡的故事,从青涩到成熟,为官经历,他所在时代的背景政治,所有他一生的经历。那时候边听喜马拉雅听他的故事,边写他的字,最后竟然逐渐算是临摹的有模有样了。

  • 洞滨散人   2021-08-18 10:06:38

    过奖。。东坡的文章才值得看。

  • 如尘   2021-08-18 05:05:20

    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