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冬

2021-08-18  22:50

201 0 2192

中师,我的花样流年

(我们家奶奶住院了,奔波一整天,今晚,拿一篇曾经的小作文填上。)


深夜,独立窗前,茫然远眺。暮色由远及近地漫过来,如烟似雾的雨,让眼前的世界变得隐约。


  品一杯香茗,静享这天籁般的宁静,任思绪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


  忽然想起了母校,心头掠过一丝微微的潮热,那是一种久违了的温馨。往事就像一位不速之客,在你不经意间,敲击着你的心灵大门。


  哦,那就是我的母校——湘潭师范,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方觉情缘深!对于潭师,我有着太多太多的怀念。


  念师情


  二十二年前的那个初秋,因中考发挥失常,迫于无奈,我进了湘潭师范。


  那时的湘潭师范,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灰扑扑的存在。没有群立高楼,没有清幽小径。放眼校园,找不到丝毫的雍容和大气。


  那时,我以为少年时的瑰丽梦想都成泡影,情绪低迷,真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打算。是这里的老师,用他们丰厚的学识了拯救了我的颓唐,他们用宽容和爱心,扶持我走过了人生的低迷。


  班主任黄老师是刚从湖南师大毕业的女教师,斯斯文文,教我们代数。


  在我们心中,她就是个牛人。开学第一天,她就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和学号。平常讲纪律和成绩,三句话不离本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绝对有空间概念。下课了,我们这帮弟子总喜欢往她的单人宿舍钻,美其名曰讨教学问,实则是口无遮拦谈天说地。特别是她从市区带来的零食搜刮一空,有时是一包泡面,有时是几颗大白兔奶糖。无师之拿捏,亦无生之拘谨。是师是友,已没有了明确的界线。现在回想起她宠溺又无奈的笑容,总是心生温暖。


  老曾是我们的生物老师,大不了我们几岁,却总不苟言笑,喜欢用长者的姿态对待我们。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如行云流水,我一直想象着他可以把一本生物书倒背如流。遗憾的是,他如此这般的水平也没把我拉进动植物的奇妙世界。一次解剖鲫鱼的实验中,我硬是恐惧得放声尖叫,把整个课堂搅得一团糟。老曾错愕的目光从蒙蒙的镜片后探出来,足足盯了我十秒钟,像在盯一棵精心养护却仍然凋零的花草,最后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你这丫头,不能啊!”


  印象很深的还有教我们语文的刘老师。他的语文课,总是在学生的期待中展开,兴致所至,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跟随他,我们曾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踏上了徐志摩的康桥;跟随他,我们探寻着屈原救国救民的道路,体验着李白大开大合的盛世豪情。苏轼的豪放、杜甫的隐忧、李清照的婉约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多愁善感的少年心中。一时间,同学们的书桌上摆上了各种各样的唐诗宋词读本,我们饶有兴味地论诗背词,青春在文学的激情里闪光。


  湘潭师范的优秀老师很多,教口语课的赵江平老师是首批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她上起课来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很是好听;教音乐的张茜老师把我们这支合唱队带到了省级大赛的舞台上,荣获大奖;当刘清山老师带着她的舞蹈队员们行走在校园中,那群袅袅婷婷的身影吸引了每一个人的目光……日复一日的默然中,潭师的每一位教师用专业、用勤奋为我们当了向导,做了楷模。


  忆活动


  湘潭师范留给我很深记忆的,还有她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说起学校课外活动,你不必深入其中,只需在校园里随意走走,就能深刻感受到那种活跃的氛围。


  走廊的橱窗总是定期更新各个活动开展的照片,宣传栏里永远不乏各大社团的活动预告,教学楼的通知栏里总有诱惑你一展身手的赛事海报……


  那时,每个学期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展演。国庆节来个朗诵会,元旦节来个话剧展,五一又有拉歌大赛……这些活动,老师只会提供一定的指导,策划组织以学生为主。


  印象很深的是每年元旦的话剧表演。展演的前一个月,团队成员就开始忙碌起来。《雷雨》《麦克白》《魂断蓝桥》等一段段经典名著被改编成浓缩版话剧,我们忙着背诵台词,忙着相互纠正语调,忙着制作道具、挑选服装,忙着从一盒盒磁带中选出合适的背景音乐……如今,舞台上或轻柔或激烈的对白、舞台下或稀疏或热烈的掌声,平常已无暇忆起,唯有在甜梦深处追寻。


  湘潭师范的课余活动中,简笔画比赛、三笔字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基本功类的赛事也是层出不穷。


  提起黑板报评比,可谓竞争激烈。学生会干事对每个班的板报一月一评,遇上特殊的节假日还要出特刊。各班的板报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版面新潮,内容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报上的书写:楷书工整清秀,行书美观大方,隶书端庄古朴,草书行云流水。每一份板报,都是我们这群“书法家”的杰作。那一期又一期的板报评比,更换的是办报人和内容,不变的学校的文化,是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忽又想起了每天晚自习前的即兴演讲,那是让每个人同学都觉得万分恐怖的活动。初次上台演讲,于我们都类似于在草原上突然面对一群狮子,茫然不知所措。慢慢几回“真刀真枪”地磨练下来,不断开口,不断实战,我们也琢磨出了演讲的小窍门,逐渐言之有物,形成了各自的小风格,即兴演讲成了我们晚自习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


  感校恩


  雨,依然下着。在这个静谧的夜晚,回忆那段花样的流年,心,也跟着缱绻。回味着那激扬青春的洒脱和不羁,更平添了对母校的谢意和眷恋。


  近年来,由于一些机会,我又和许多母校的师长相逢。


  二十多年过去,许多没教过我的老师,居然都脱口喊出了我这个籍籍无名的学生的名字。我的内心热浪翻滚,似乎更明白了师范博大的情怀。


  母校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从自己怀抱里走出的学子,尽管我们本人可能从来不曾察觉。我不知道,湘潭到底有多少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是从湘潭师范走出来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想,我的心中永远会保留一方不被世俗所沾染的净土,那就是我的青春,我的中师。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