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艮

2017-01-25  21:18

548 2 0

07-19 此夜(一)

  有一类人在生活中鲜少碰到,碰到了就让人感觉惊喜,又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如果有所接触,往往就意味着生活要增加一些特别的元素了。随之而来的还会是别样的体验,至于如何别样,是好是坏,难以定论。
  H在我的感觉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么形容他或许也不够准确。我们初认识是在一个读诗活动,到场的人我先前只记得S、C的名字,所有的人都未曾见过。活动在阁楼的阳台进行,阳台和旁边的阁楼内间都很狭窄,我到的较早,反复转悠,假装翻翻内间书架上的书,而H一人坐在内间的小沙发上,颇为闲适自然,感觉像是常客,这让我以为他就是S。狭窄的空间、暗黄的灯光、还未开始的活动都在增加我的无所适从,再转过头来看H,还是笔直地坐着,似乎完全无视周遭,包括我的存在。我想化解自己的尴尬,差点要跟他打招呼叫他S,好在Z此时上来招呼大家,活动开始了。
  活动的规则是C引领大家每人朗诵自己分享的诗,以及分享与诗相关的内容。我那时还未学会如何随心与随意地享受活动,准备做的还挺充分,自然给了大家一些惊喜,H后来似乎也是因这记住我了,我分享的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可能也是那晚的月光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每次见到明月联想诗歌,我就必然想起这一句。而H呢,其实他只需坐在那里,就可以凭自己的外在与身份引人注目。H是华人,那时正在读(好像是)语言学的研究生,他坐在我斜对面,后背好像从未弯过,与地面呈准确的90度,脸上表情很少有变化,一双眼睛称不上有神,甚至有些黯然,但会让人想多看几眼,留着长发。他后来分享了简单的几句,具体是什么已忘记了,只记住了他自我介绍、诗歌分享之简洁,没什么多余的话,但也好像说的太少了点。那时我猜想也许是H习惯如此的表述,不愿多讲,也许是中秋夜并未勾起他太多思绪,诗歌不能给他带来太多体会,因此说的也少。后来我才发现无论什么时候,H说的很多话也总给人猜想的余地。
  书友们彼此挨着坐着,明月照耀着阳台,底下是还算清静的老巷子,一个接着一个的分享,有很多并未留下什么印象,诗会很快也就结束了。结束后和H同校的学妹在阳台旁的瓦片房顶与他打闹嬉戏,他也很愉快地一起玩,我感觉有些惊讶,因为这与H之前给我留下的严肃冷淡的印象又很不一样了。实际上,他在之后也打破了很多我对他的固有印象。
  活动结束照例需要合影,书屋的Z给我们合完影后,我和几个同校的书友一同回去。那晚是我离家后过的第一个中秋,坐在回学校的巴士上,望着窗外我有些兴奋也有些思念,那时我也不知道H与我还会见面,而且就在不久之后。


上一篇

感谢赞赏


关于日课

举报

  • 春禾   2017-01-26 00:31:01

    貌似以某个字母的形式在文中露了个脸

  • 金刚狼   2017-01-25 23:32:04

    这位男神,看起来也是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