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蓝

2017-01-26  21:29

334 0 0

4-17 和北京老太太吵了一架

从今年开始,书写北京,记录北京,在琐碎里洞见城市一角。做一些传播文化和引发思考的事情。
------------------------------------------------

最近参加了一个在地文化研究和写作的项目,打算以北京为目标来写写。我十九年前来北京,北京生活的时间已经等于在故乡长大的时间。故乡的很多记忆还留在二十年前,对北京的记忆反而是不断更新一直鲜活的。北京于我而言,虽不是故乡,毕竟是有重大意义的地方,我爱这里,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在这里,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命运感。

但是在这里,你不得不贴个固定标签:外地人。

我之前的房子买在一个老小区内,左邻右舍几乎都是老北京人,都是些叔叔阿姨辈儿的。我一方面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友善和爱护,一方面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外地人的隔阂。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觉得外地人抢了他们的资源,导致拥堵,房子贵,上学困难……等等。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这种抱怨。我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以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眼光来看北京,不仅要容得下外地人,还要容得下外国人呢,吸收包容性是必须要具备的功力。人多必然会抢资源,必须接受和面对。

十年前参加一个本地姑娘的婚礼,那次我是作为化妆师助理出现的,全程跟妆。新娘在酒店包间换妆时,她的姐妹们相继来看她。全都很年轻漂亮,打扮的很宴会范儿。看的出新娘这个圈子都挺有钱。她们叽叽喳喳聊着天。女人的话题嘛,无非都是怎么打扮,衣服发型什么的。其中一个还说:我今天早上特意去做了头发。后来聊到男朋友。这些闺蜜里只有一个女孩找了一个外地男朋友,就是刚才专门去做头发那个,其余都是北京人找北京人。言谈间我感觉这个女孩找了外地男友,在这群闺蜜里有点抬不起头来,可能她们的圈子里排斥外地人。

我很惊讶。我的大学同学们很多都找了本地人做配偶,我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从前不曾想过这件事存在思想樊篱,今天置身在她们中间,感受才很强烈:原来有一部分北京人是这样看待和外地人结婚这件事的。

有时候打出租车也能遇到发牢骚的司机。上次和一个年轻的哥聊,他言语间对那些有房子有户口有工作混的不错的外地人,露出了羡慕嫉妒恨的意思。我熟悉他这种情愫,并且深谙,了然。老北京人和定居于此的外地人,一部分已经相融了,一部分仍然分割甚至对立,但这个庞大的城市需要我们每个人,需要各司其位相濡以沫。

二十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太强烈的被排外的感受。

直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深深的撕开隔阂,让我心惊:也许一切,比表面上更甚一些……

事情是这样的:这几年,我决定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然后过租房的生活。我自认为这是一种诗意的流浪生活,可以体会不同的房子,任意挑选喜欢的房子居住,感受新鲜的生活。我是这样说服老公的。实际情况是,我买了学区房,又选中了一个离房子远的幼儿园,需要住的离幼儿园近些。上完幼儿园势必要搬家到学区房附近去。我不想倒腾房子了,就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再租房子住,实现资源的流动,也很费事。

孩子还有三四个月就结束她的幼儿园生活了,就在这时房东老太太强烈要求我们搬家。搬家,意味着孩子的幼儿园不能上了,需要换学校,这个变动太大。

房东老太太态度强硬而坚决,给我撂了这样的话:必须搬走,没商量。还直言这样的意思:当初看你这么大岁数了孩子还这么小,可怜你,才租给你的……(我三十多岁才生孩子)

我晕菜了……
我需要被可怜吗?
我从来没被可怜过,也从来没想到会有人可怜我。

这个可怜里,深藏了居高临下的优势感。我的房子也租给了别人,为什么我只是认为资源在流动,没有想过租我房子的人是可怜的?换句话,我没有认为人家不如我,而我的房东就认为我不如她呢?
她为什么会有这种优越感?

鉴于对方态度恶劣充满偏见,我们狠狠吵了一架。她跟我说:你不就是在XX工作吗?我在北京可是哪哪都认识,我可不怕你。
对这种人,语言是没啥力量的,我直接告诉她:狠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她是个北京土著老太太,专业出租房主。她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地域优势感,觉得外地人不如自己,这种优势感一不小心就流露出来了。从她这里我第一次强烈感受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异。

感谢从前遇到的所有北京人,我从未这么明显而强烈的感受到地域歧视,那是他们的涵养和文化包容做的好。眼前这位,显然不是。

这件事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能过租房生活。同事说我想过租房生活是因为没被房东撵过,确实,这次算是经历了。被撵其实没多大的事,被鄙视才是意外。

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每一天每个角落,各方各路人汇集,各种文化碰撞包容,仍然会是个常态;你看得起我,我要鄙视你,也永远是人之常情。老北京人身上肩负着本地传统和文化的传承,他们不打开可能就不容易变味,但是不打开肯定也会限制发展。我这个外地留京者会继续生活在这里,心血汗水,喜怒哀乐,和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深爱着这座城市。我也会继续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努力的做一个新的北京人,为这座城市的发展继续贡献微薄之力。北京人外地人,希望彼此之间能更和谐发展。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