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写的苏童,彼时对其作品持中和态度,不过是我的研究对象而已。
博士论文再写苏童,再读苏童,相比四年前,此时阅读更细致,情感体验也更丰蕴,尤其是偏向现实题材的小说,读来总能切入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花生牛轧糖》里倔强的小女孩像极了幼年时的我,不知世事,莽撞粗鲁,心思细腻的母亲猜透了“我”的心事,又不点破,只默默跟着,在“我”察觉到危险一路奔跑寻求援助时,母亲恰如其分地出现了,被呵护的甜蜜何止胜过了牛轧糖。
《小猫》里蓬仙是个极能生养的美丽女人,我猜她也是极为善良的,不然上天哪里会赐她九个活泼可爱、机智懂事的孩子;最后一个孩子是小猫,眼睛小,鼻子塌,瘦得如同小猫。我想起了我的出生,据说我刚生下时瘦得不行,猫样大小的身子,长得也丑;奶奶说扔掉算了,怕长不大,妈妈舍不得,身上掉下的肉,先养着。
就有了现在的我。我总是感慨未继承爸妈的优点,老爸那样高,老妈那样白且美,妹妹白瘦高,美得如同仙女,老弟一米八,我却又矮又普通,走在人群一秒被淹没。
老妈却说,你小时候其实很白,我生下来的孩子怎能不白;我要去田里割谷、插秧、除草,又没人管你,你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就把你带到田埂上,你是被晒黑的。
你更小的时候我还背着你种花生、摘棉花呢。
生是农家人,与土地有过如此亲密的缘分,理应以土地和自然给我的肤色为荣,奈何我还未能超脱当下的审美观,不时还会购买各种美白产品。
你要知足啊。至少你读的书最多,妹妹弟弟这点不及你。如果可以匀一下,我还真希望你少读几年,让你弟多读几年,不至于现在受这种劳累。
老妈如是说。好在我早已从对老妈的误解中走出了,只得安慰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这不是你常说的嘛,放宽心,都会好的。
当时如小猫的我,和苏童小说中蓬仙的九女一样,出落得遭人关注、喜欢了。想到这里,终于可以坦荡荡地面对母亲当年力排众议留下我的勇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