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一词,想必列位早已熟知。小时大人常言:“在困难挫折面前,我们应当不屈不饶、屡败屡战。”这话是不确切的。人,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屈不饶。
于困境中不屈不饶,这是必须的。困境正如荆棘丛生之路,月黑风高之夜。坚毅的精神即是手中利剑,只凭这一柄剑斩荆棘、破长空,度过难关,迎得曙光。
但当云破日出,春光明媚之时,极多的人便将利剑一扔,看天上云卷云舒去了,任那宝贝坠下悬崖,坠落谷底。将宝剑视为无用之土坷垃,尽都拋去。自以为好运已至,一帆风顺,不会再有这等挫折。
这样的想法是万分危险的,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变相的“屈”与“挠”:屈于享乐,挠于懈怠。这样的“屈”与“挠”比身处逆境中的更为严重,甚至还会重现前日之困境。这番境像,古人早已有之。
汉代的匡衡,因家中贫困,凿壁偷光以习经文,广为世人所知。入仕后,起先谦和有礼,为民着想,提出“减刻薄之吏”的忠言。后来更是青云直上,授代行宰相之职,万民景仰。
但得了势的匡衡,逐渐在各种趋炎附势之下,变了质。他为了自己的名利,与当时之红人中书令石显狼狈为奸,胜己者妒之,不如己者弄之。
当时的大将军——陈汤,也就是在奏折中高呼“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英雄,击败匈奴,得胜回朝之时,匡、石二人竟因嫉妒而上奏弹劾,搬弄是非,欲置陈汤于死地。多亏大臣力挺陈汤,才使其幸免于死。
但后来,匡衡终于东窗事发,被贬为庶民,在路上忧愤而亡。
列位看那!匡衡纵能刻苦勤奋于逆境,终究屈挠于权势。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高呼“于逆境中不屈不饶”了。
那究竟如何做,才能于顺境中不屈不饶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握紧手中那柄利剑,时刻提醒自己,周围仍有敌人。比起逆境中的荆棘,顺境中的花香可能更难对付。
其实,于逆境中不屈不饶近似于“胜人”:击败企图压倒自己的困难。而于顺境中不屈不饶更像“自胜”:驱逐自己内心的放纵懈怠之欲。于这方面来说,“自胜”难于“胜人”,所以在顺境中,更要将利剑擦亮,时刻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