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喜乐

2021-11-05  21:57

173 1 1501

床与睡续-潦草结尾版



我自打出生的时候一直跟我妈妈睡一张床。虽然小时候有摇篮,真正可以摇的纯手工打造的榫卯结构实木摇篮,但是晚上小婴儿是不一个人睡的。我爸就睡在同一个房间的另外一张床上。因为乡下的房子设计的比较粗暴,三间卧室,都是20平,一模一样,每间都可以容纳两张大床绰绰有余。有次一个朋友住在我家,跟我说你家房间好空旷。的确,窗门一开,有穿堂风徐徐而过。就这样混沌地跟我妈妈一头睡了五年后。一天我妈突然宣布我要搬到那头去睡,虽然搬离的距离不足一米,但是第一次体验了远离妈妈的感觉。我要搬走的原因是我的位置要被我弟弟占了。就这样我养成了一些习惯,总是喜欢睡觉时把自己的腿架在我妈腿上,又或者半夜的时候迷迷糊糊跟我妈说,帮我把袜子脱了;帮我把棉毛裤拉一下。


我十岁左右的时候,我爸妈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希望培养我跟我爸爸一起睡觉的习惯,大概是怕我一脚踹到我弟。跟我说,你晚上要是跟你爸一起睡,就给你一块钱。为了挣钱,我只好同意了。然后半夜溜下床,从我爸裤兜里掏出一块钱,再蹑手蹑脚滚回我妈床上。我是诚实的孩子,只拿一块钱。


十几岁冬天的时候,我偶尔心血来潮,决定去楼下的房间跟我奶奶睡。我奶奶于是给我铺了一床被子。每天晚上这两床厚棉花被子铺得整整齐齐的,三边都卷进去,确保不透风。这样的被窝一钻进去,感觉只能安安静静地仰卧赶紧入睡,最好不要翻身,不然破坏被型。但是冬夜实在太长,我不老实,就把一只脚伸到我奶奶的被窝,跟她说,我先去你家玩一下。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本可以和我奶奶聊天来着。但是回到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和她八十的奶奶可以聊什么。我很遗憾的是即便后来我大一点,也没有机会问我奶奶的一个问题是,“你四十岁我爷爷就去世了,你是怎么带着四个孩子坚持下来的?”


我爸妈原来睡在一楼,考虑到我奶奶年纪老迈,腿脚不便,就换到楼上,让我奶奶睡在楼下。但是我奶奶每天晚上都会到楼上来我们房间看电视,小小一台黑白电视。照例坐一会儿,她就回楼下睡觉了。一天晚上停电了,我奶奶又端着个煤油灯颤颤巍巍地爬上楼。我问奶奶,你来干啥。她说,我来看会儿电视啊。


小时候一次和同学春游爬山,太累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居然说梦话,在我被我自己的梦话吵醒之际,我听见我妈在叫我,问我说什么。旁边我奶奶颇有智慧地劝阻,小孩子玩累了说梦话,不要吵她。我妈有句口头禅,每次我睡觉,她都说,你的脚怎么跟铁一样冰。我奶奶有次便把我的脚放在她的小火坛(手炉)上烤一烤。奶奶说,往年的时候孩子睡觉前,妈妈都是把他们脚烤暖。往年时,物质多么匮乏,更凸显妈妈的爱和用心,并且爱放在正确的地方,教育孩子勤劳勇敢,公平正义。


后来初中我就开始住校,住高低铺,和几个女孩子一起。最深的印象就是冬天好冷,夏天真热。初中的冬天,我有时候和一个女同学一起睡。她的床靠近窗户。熄灯后,走廊的灯光从窗户洒进来,我就着这橘黄色的黯淡的灯光看会儿书。这是初中比较艰苦的条件中很闲适的时刻,看着课外书,脚边暖暖的。小时候没察觉,现在意识到,这个同学很大方包容,愿意我去蹭她的床,和床边的一抹暖暖灯光。后来一直住校,直到大学。那些姑娘们和我一起渐渐成长。如果学生生涯里面没有她们,一下失去了颜色。


现在我有时候回家。如果夏天,我需要半小时适应鼓噪的蛙鸣声。它们如此锲而不舍,此起彼伏。夜的寂静愈发显得它们的热闹。躺在床上,就像飘浮在蛙鸣的海洋上,渐渐沉入梦乡。但是好像不久,我就被另一种喧闹的声音吵醒,那是成群结队去田里干活的邻居。我看看手机,才六点钟。不知何时,太阳准备升上来,蛙鸣渐渐退去,早起的人们又接管了这个世界。生活在乡下,没有办法睡到八点钟。但是总是朝气勃勃迎接新的一天。


岁月悠悠。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梅吟雪   2021-11-06 09:40:31

    回忆里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