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加

2016-04-07  14:10

470 12 0

8-9 你不能忘记咱究竟是来做啥的

到日课写作营的目的是什么?

来之前,我并不知道有点评老师的参与。也就是说,我最初的目的不在于此。但,知道了之后,发现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点评一下,一来,感觉被重视,二来,有益于提高。

今天我要反思一下这想法。

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老师的点评?

把自己的文发在群里,指名道姓讨要点评?不赞成。

如果有人叫一下老师就去看一看评一评,那怎么行呢。就像是你去菜市场买菜,某个卖菜的人一喊你就去买菜似的,其他卖菜的不是全都会跳出来喊你买菜了吗?那岂不是全都要买走?买菜有权利也应当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老师点评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方法,这方法不应该受到任何写者的左右。任何想要左右老师取舍的写者,就是强人所难了,如同想要强买强卖的菜贩子一般天真和不讲道理,别无二致。
 
老师愿意点评谁,是老师的自由,写者不宜干涉。

当然,写了文章发在这里之后,若是来老师点评了,自然开心。但是,几率毕竟是小啊。想想吧,一个写作营50人,每天就算四十篇文章,老师岂能篇篇都来点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所以,长期处于静候旁观的写者还是大多数。

那么,若成了静候者中的一员,我们该如何去思考这件事?这很重要,因其决定了你会如何继续。

我认为,首先,不能因为是否有人点评而决定或改变自己对待写作的态度。不管是否被重视,敝帚自珍的态度在这里是很值得推荐的。我来写作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自己死磕,看看连着写这么久自己会不会做得到、是不是取得成效、能不能获得进步。我写了,坚持了,真诚了,我就应该、也可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骄傲。

其次,让老师点评的价值在你这里最大化。我喜欢跟着老师的点评去看文章,想一想点评对于作者的意义,再想一想对于我的价值何在。甚至只是老师的点评语言的运用艺术,都足以让我学习一番。批评人是需要艺术的,这一点,相信哪个国人都懂。何况是喜欢和崇拜文字力量的写者。

再者,我们要尊重点评老师的付出,而并非将其神圣化,我认为,对于点评,可以有交流,可以有疑问,可以有学术探讨的氛围,但,无论面对批评还是赞许,我们写者的目的要明确,谦虚和反思也都是必须的,否则,我们的进步便无处可求了。

反思到此。总之,感谢点评老师的无偿付出,感谢伙伴们的相惜相伴,感谢吴营长奇思妙想的创意和无数的不辞辛苦。无论遭遇什么,我会继续死磕,决不轻言罢休。你看,又过去了一天,胜利又近了。伙伴们,我们一起加油!

欢迎喷墨,任何墨,最好喷成山水画。
欢迎砸蛋,任何蛋,最好砸出蛋花花。
欢迎送花,一朵花,也能成就一个春天。


上一篇

一朵花 开出一个春天


关于日课

举报

  • 凌加   2016-04-10 08:33:26

    @若水,互相学习。你对那笼鸡的发散思维也很棒。插图似乎是梵高的,有点忘了。

  • 若水   2016-04-10 06:18:07

    一口气读了你几篇文章,学习了。特别喜欢这篇文章的插图。

  • 凌加   2016-04-08 08:51:07

    @正式表达法:万分感动。受益匪浅。                                    

  •    2016-04-07 23:17:34

    齐老师太敬业了。评论字数和原文章差不多了吧

  • 正则表达式   2016-04-07 22:30:25

    凌加的文,今天才看到,我很感动,也暗自惭愧。抄一段王安忆的话共勉如下:

    写小说就是这样,一桩东西存在不存在,似乎就取决于是不是能够坐下来,拿起笔,在空白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一行字,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再接着上一日所写的,继续一行一行写下去,日以继日。要是有一点动摇和犹疑,一切将不复存在。现在,我终于坚持到底,使它从玄虚中显现,肯定,它存在了。
    ——王安忆

    王安忆说的是怎样写小说,也是很符合日课的死磕精神。这段话一度是我鞭策自己的动力。写出满意作品,的确要下很多功夫。在这个时代,更要耐得住寂寞。把写东西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对正常(平庸)生活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相比较而言,写作是很亏的事情。但为什么仍然有人喜欢,并乐在其中?是因为她让我们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这是罕见的低成本跟上帝握手的机会。这也是茨威格临终说的“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的前半句的意义所在。

    说说点评。实际上,点评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甚至可说是提供了一个捷径。点评可说是双刃剑。点评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但什么是提高?这个“提高”是抹杀了个人风格、个人思索的符合于大众(相对的大众)审美观点的提高。被点评的时候,如果点评的话语影响了你,它们是在指引你走上了多少参杂了点评老师判断的道路。你的道路会走形的,不复是你原来的道路了。这又是劣势之所在。要知道个人风格是无比珍贵的。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美景良辰,知音难觅,又有几人(包括点评老师)能真正理解你写作时的心志、意趣?我认为任谁来评论文章,都难免泛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然不是彻底否认点评的重要性,我甚至认为这是提高作文水准的最有效的方式(不是“之一”),但是,想保证点评有效,真正有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作者本身。
    作者要认真写,把这篇文章当成允许你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来写,让这文章真正能代表你的见识、深度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如果作者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不用作者提要求,我们这些所谓的“点评人”也会发现的。大家做了文字工作这么多年,这点悟性和感觉还是有的。
    还有阅读。卡夫卡说“我们需要的书,是一把能够劈开生活冰海的利斧”,我们的读物是不是这样的作品?有没有震慑人心的力量?我建议大家尽量读一些经典原著,而不是微信上的碎块文章(其中有不少讹误的,太多观点值得商榷),虽然耗时耗力,书本厚得吓人,但那是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阅读是写出好作

  • 金刚狼   2016-04-07 18:41:45

    日课写作营每天作业的篇数、字数都相当大,点评人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没有安排直接的报酬,所以我们不会要求老师们每篇都要点评,而是由老师随机随兴地点评。

    这样的点评不可避免会具有偶然性、私人性。没有点评到的同学请耐心等待,群里可以多互动交流,也可以邀请老师同学来点评,但是最好不要指定叫谁来给你点评,免得出现勉强的尴尬。

    同学们互相点评时,我的建议是更多地评论作品本身的文本、细节、技巧,避免只有泛泛的情绪语言或轻易贬低他人。

  • 凌加   2016-04-07 17:39:44

    @未名:你一直在鼓励我,给我支持,给我动力。我好感动。谢谢。
    我那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我喜欢写东东呢,我就没想告诉他们,嘻嘻~

  • 凌加   2016-04-07 17:34:03

    @西窗烛,感谢老师在此分享观点。               

  • 西窗烛   2016-04-07 15:29:05

    王小波说:”有时侯你真正在写小说,但更多的时侯你是在过着某种生活......自己在家里闷头就写,不要告诉任何人,这样就是真正在写小说。“ 我想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你需要创作, 不是别人去强迫。评论家只是去评论艺术本身,而艺术是可以被评论的。一时的好与差,是与非根本不重要。一切还有待于历史的评论,那才是真正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