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这一期马拉松的最后一天,第100天。我完成了跟自己的较劲,心里暗爽!! 100这个数字真是圆满,小时候,数感母胎缺失的我,一度以为100就是数字尽头,是“大了不起”,尤其,上学了以后,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就出现在考卷上的“100”,而我怎么努力都失之毫厘或差之千里,更是在自我怀疑之时对100平添了几分图腾似的神秘色彩。大概正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吧哈哈哈~~~ 总之,我挺喜欢100这个数字就对了,它既有“0”的圆满和无,又有“1”的希望和有,毕达哥拉斯说数是万物本源,那么,我觉得100是本源里的本源。日课马拉松以100为终点线,不多不少,真是恰到好处。
开跑的时候写了篇开篇,跑程结束的时候也来个首尾呼应的完结篇吧,要不强迫症将不治。
真的相信冥冥中有神秘力量(这个感觉我屡次提及,真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了暮气,爱老生常谈起来),即便网络世界如另一个平行宇宙浩渺无边,某种神奇的力量也总是把我往“正合我意”上引领。今年在网络世界里最大的收获是遇见日课,遇见一群鲜活热情的生命体,用一种同行为的陪伴和被动打卡的方式调动起了藏在我身体里不知道哪处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今日得以在“我的主页(作品集)”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战绩。从一开始的3天,10天,30天,我一次次怀疑自己能否坚持,到30天过后我基本确定自己能坚持;从一开始我对这个陌生群体本能的漠然疏离,到后来发现是一群同道和养分给予者的欢喜亲近;从一开始斤斤计较暗下决心:我才不要为这个陌生群体拔一毛呢!到后来哪怕因为失误造成打卡空缺,也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认罚。这三个月走来,我还是那个我,我又似乎不是那个我。此刻,为自己点个赞,感觉有点小辉煌,小满足,小得意,呀!怎么,有点脚不着地~
这100篇里只有一篇是微小说,其他都是随笔,是生活里的碎碎念,除此外有阅读笔记,也有对热点事件的评论(拙见),还有实在忙到来不及打卡时投机取巧的大面积复制粘贴的影评(这个是真有点不厚道,但好在也不是得利益的作品),草稿箱里至今仍躺着两章节小说和一个写一半的“书信”主题。写小说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框架构思的要求高,我短板,理性不足感性过甚,完成大概是天方夜谭了。
决定这一趟旅程到此歇脚了。一是因为年前琐碎太多,时间碎片,二是因为还有一个新报的课程近日开始学习,也要作业打卡。还因为自己不擅长时间分配,日课打卡以来,每日花去了比较大一部分精力,以至于阅读停滞了许久,想看的书目有了堆积,而近期总在输出,必须要好好静下心输入才行,否则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才思枯竭江郎才尽,实在因为脑中羞涩,内容物不够丰富呀。
再有,就是,日课里太多太多有趣的笔端创造出妙趣的文字我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也需要停顿的时间慢慢补回。晓骡老师和梅吟雪老师潜藏在深厚阅历下的通达透亮的生活随笔很显其文学功底;慕月的魔幻和骑士风格的文字将解剖与自我解剖进行得酣畅淋漓;敖斯汀牛掰的口述转文“ta”系列对路人甲乙丙丁的观察细致入微,让我真正见识了一把什么叫“信口开河”;百草春生的博闻广识文风无拘无束,根植女性视角的十二楼中月系列我都还没来得及拜读;木毅老师温良敦厚的文笔读起来像汪曾祺,有春风拂面之感;流光低调内敛的存在感下是对世事犀利清醒,眼光独到的认知,他的哲学思维很是启发了我的认知模式,同样有此风格的还有黄小石;灯火阑珊也是群里的小红人啦,她的文字观照出她这个人,对世界充满善意、包容、好奇、热爱,她的南极系列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已远身未行”,为困足于眼前的我打开世界之旅的颅内浪迹;还有一听名字就洒脱至极的人生如此拿酒来,我特别喜欢她这个名字所彰显的逸放!还有黑石,她们的文字也透露着“我是我的王”的独立和底气;还有如知,吹皱一池,她们的阅读量之大,事评书评客观理性没有一定的知识沉淀断然创作不出如此文字;还有走过路过 老白,李大,众生,对了,还有我到此刻也不敢百分百确定的金刚狼是不是我们掌柜的化身之一?我固然没有一一如数阅读,但经过这100天的陪伴,这些名字已潜移默化的被记忆,被熟悉,即便,很可能又将模糊和忘记。那又有什么关系?毕竟,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我的能量只够支持我走到这里,终于可以像语航那样说退就退不再死磕自己,当然我完全不具备她那份删的彻彻底底的洒脱劲,我没有和过去的自己割裂的勇气。写到这,我再次思考起我们书写的意义,我想这是每一个热爱记述的人都会一再思考的问题。这一次我用法国作家希尔旺·泰松在他一人独自隐居西伯利亚大森林时的思考来取代我意-------“我写私人日记是为了对抗遗忘,为记忆提供补充。日月消散,时光流逝,虚无将战胜一切,私人日记则是向荒诞发起攻击的特遣行动。我把流过的时间归档。写日记能滋养人生。每天与日记本白纸的会面迫使我们更加关注一天的事件-------更好地聆听,更深邃地思考,更紧张地注视。” 这个,大概也会是日课人的初心吧!
第100天,我要和你们说再见了,提前预祝,2022的我们,书写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