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2021-12-28  23:18

176 0 755

分享

叫吴堡的那座石城,我是慕名而去的。


当然,“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那种壮阔的美,吴堡石城是不缺乏的。行走在黄河岸边,望见石城时我的心情就澎湃起来了。我知道那是一座普通的古城,巨石林立,千年风蚀;也知道那不是一座普通的古城,曾经有一群群男儿在城墙上守护、战斗、遥望、铸梦。


思绪如电光雷鸣,脚步似乎也随之快了起来,那城堡便更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显得特别荒凉,随处都是历史碎片洒落一地的样子。那些我看不太懂的城墙设计,石头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能堆砌得如此鬼斧神工,大概只有考古学家才能论之一二。


同行的人们更喜欢寻找视觉的盛宴,越简单越好,越直接越好,站在石门下举起自拍杆,咔嚓一声,仿佛就穿越了历史的长河。除了石头,古城最有名的便是枣树了,亭亭玉立在路边,在山坡,在沙地,像极了遥望烽火的少女——见证着一卷卷逼真的历史故事。看着那些树、石头和身边的黄河,恍惚觉得沧桑的岁月被启封了,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言壮语依稀在耳畔回响。


现在的古城,坚守着一位名叫王象贤的人。


去见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时,他给了我一本名为《吴堡古城》的书,我不愿意马上翻开它,生怕读下去再也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我更愿意站在最大的那块石头上,用手去触摸它的铜墙铁壁和家国情怀。而书,更适合带回家去,细细品读。


经过王象贤解读后的石头城,已经是不一样的石头城,就像“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此时的吴堡古城虽有“裹挟冰凌,莽莽苍苍”,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但不见了曾经保家卫国的金鸣声,脚步声,枪栓的撞击声。然而1940年5月的吴堡古城,曾是何等的喧嚣,那激烈的、豪迈的、英雄的情绪像华夏五千年的血脉。那一年,吴堡古城有数百名西北的抗日战士,包括军人和农民,包括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为日本侵略者占领山西后炮击古城而战。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