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了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的《设计与死》中他2006年10月5日写的一篇文章——学习与创作如同“呼吸”一般。
黑川雅之说:创作与学习的关系,正像“呼”与“吸”。如果创作是个呼出气息的过程,那么学习便是将气息吸入。只吸不呼,人将会窒息;而正因为有呼出,方可以做到吸入。顺畅的呼吸不是从吸气开始,而是从呼气开始。先把原有的气彻底呼出,自然而然便会开始吸气。
想到去年和妹妹的聊天中,她也提到她的一位老师建议她一边读书的同时要练习写作,通过练笔才能促使自己更好地学。这就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也正是黑川雅之说的“呼吸”关系。
真是殊途同归啊!无论古今还是中外。
刚才在外地旅游的儿子来电,我提到他能否将此次旅游写出来分享给我们看看。儿子说写不出来,可以回来讲给我们听。我说:“我读书时也觉得写东西很恼火,或许现在用心生活在方方面面,感觉有写不完的东西。只有开始写了,才会促使自己进一步思考,去更挖掘自己想说的话题。
养花其实也是这样,如果只是每天浇花、培土、修剪,少了写作、画画这个过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每次打理花草就会有很细致的观察,然后写画的素材自然就有了,感觉花草与自己在互相滋养。难怪都说花草疗愈人呢!
前几天和两个刚退休的闺蜜小聚。我和其中一个闺蜜都喜欢养花。她刚重做屋顶防水,打了花台,准备全部用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花箱养花。我俩说到花草就感觉话匣子打开了一样,说我们一碰触花草不觉就会在里面耗上半天时间,最后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直到腰背酸痛才懂得“止”。
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另一闺蜜说:“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想要养花了。”
随后她问我:“养花会生虫吗?”
我说:“养花与养人一样的呀,花会生虫就像人会生病一样”。家里花花生虫一般用物理的方式来根除,把病虫害的枝叶剪掉,或者如果盆栽不大的话可以直接放到水管下去冲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用洗衣粉水稀释后用小牙刷刷叶背。
刚好这两天家里的醉鱼草的叶背就长了象针眼那么大的红蜘蛛,用手捏过几次但是效果不明显。今天稀释了几滴洗衣液,然后用小牙刷一片一片地刷,刷的过程就像静心,专注地和这片叶子在一起,去感觉如何能够充分地将每片叶背都刷到。就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专注不着急。
当自己摸索的养花方法与书中不谋而合时,会特别开心。
在养花草中,一直想尽力体现它的自然性与丰富性。所以对于自然来到花园里的野花野草,会给它们空间生长,给它们时间去绽放,观察迷你世界里那份宁静自然的野趣美。等到花开尽时,剪下它们做堆肥或者装饰。或者放在容易干的盆土上面减缓土壤水分的真话。
今天正好在日本作家里内蓝的《园艺图鉴》里看到“利用杂草”、“利用覆盖物”、“不使用杀虫剂”……这些都是自己平时养花草的理念。
正好在这本书里面看到一个小窍门,为了让土豆不容易发芽。可以在堆放土豆的瓦楞纸箱里放一个苹果。
先生经常爱说:“经验在经历中。”的确,浸润什么感悟什么:
在养花种草中体悟
一字一句写出来
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连接
是一种文字创作
当美学搭上食用
餐桌上便多了有机
田七叶做成沙拉
百里香渗进桂鱼
是一种美食创作
看到很入画的花草
随性点写几笔
一幅小品呈现
这同样是一种创作。
此时
花草已超越了日常。

2022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