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风

2017-07-21  23:16

586 3 0

28 西瓜记忆

持续高温天气,热浪一波一波袭来。参加完防洪抗旱视频会,路遇一卖西瓜的老乡,个大黑皮无籽红瓤,一斤六毛好便宜,一下子买了六个,担心车里热,汗流浃背背上楼,晚上又分次背下去运到回家里,看着娃娃们肚子吃得滚瓜溜圆,心里自然高兴。

“一瓜砸百果”,西瓜的美味和营养自不待言。我的家乡是有名的西瓜之乡,八九十年代就闻名全国。家家户户种西瓜,年年都盼好价钱。当时种的品种是新红宝,西瓜种子装在像易拉罐的罐子里,在平整疏松的田地里,农人们精心下种,播种希望。播种后覆盖上塑料薄膜,增温保湿,很快就会出苗,由两个小叶瓣逐渐透出生长叶片和瓜丝。上初中时候,高年级同学中考占教室,我们放假,我拿个瓜铲去地里帮忙,给塑料薄膜开洞,放出瓜苗,培土。忙了一阵就腰酸腿疼,蹲在田头歇息,不过看着一个个瓜苗破膜而出,迎风微微颤动,满心欢喜,挺有获得感。转眼到了麦收时节,西瓜蔓已经长了一尺多长。随着一天天的劳作,浇水锄草理蔓,黄色的小花落后,一个个墨绿色毛茸茸的瓜蛋藏在瓜蔓之下,再隔几天,瓜蔓再长一米左右,再开花结第二个瓜。一大一小生长,个头长到接近十斤左右,开始借助高温进入膨大期,进去七月份,暑假来临,西瓜熟了,叶子也密密匝匝铺满瓜园,一个个西瓜在瓜田里露出肚皮,长成椭圆形状。新红宝品种个头大,色红味甜,好装车。只是瓜熟时节销路不好找,经常看到一些农民站在路边挥手揽车问拉瓜不?我记得我家的瓜还是通过熟人介绍,让酒厂送高粱的车顺便先拉走,后来才给了货款。

采摘时节,不管那家叫到车,大家不约而同过来帮助卸瓜,先是摘,然后两三人传递把瓜摆成一行。离车不远,就十几个人排成一行,抛着瓜传递直接上车,车上有人码放整齐。再远一些,就用旧蛇皮袋背。虽然太阳晒汗水流,但看得出卖瓜赚钱大家干得都挺起劲。卸瓜自然有刚切好的西瓜吃,不过吃多了只觉得肚子胀不解渴。有时还是主家泡的大壶热茶来得痛快,也曾经有主家送来卤肉夹馍,那更是美得越干越起劲。第一茬西瓜卖了,能占六七成,十天左右,第二茬也就熟了,随着别家装车也就卖了,或者装一些送亲戚朋友分享。

当然最惬意的是摘个西瓜泡到刚抽出来井水里,等干活累了,捞起来,凉丝丝,甜滋滋,大快朵颐,好痛快。

最早的西瓜还有一些特别的品种和口味。记得儿时,外公就在离家不远的中医院工作,有一次外公带了一个三白西瓜,“白皮、白瓤、白籽”,瓤沙、味甜、水多,口味独特,觉得非常新奇。后来新红宝成了发家致富的主要品种,而后有了无籽西瓜,当时还纳闷咋样传宗接代呢。再后来,西瓜市场面对大多两三口之家,小个吊篮西瓜走红,有红瓤黄瓤,瓜皮特别薄,用礼品盒装了,价值提升不少,甚至开发了大棚温室种的矿泉蜜瓜和方形西瓜之类高端产品。

说起西瓜,自然忘不了八十年代初捡西瓜皮的经历。那时候还没有开放搞活,自己家还没有种西瓜,西瓜比较稀缺。为了捡西瓜皮喂猪,同时可以弄些副产品—西瓜子,有时候父母会给些毛角钢蹦钱让孩子们去捡瓜皮,作为奖励,可以买些卖剩的小瓜或其他东西解馋。为此,也放下最初的羞惭和自尊,小伙子们各个胳膊挎个笼,手里拿个一米长的铁丝做的工具,尖端用榔头砸平,为得狠准稳叉住瓜皮。那时候,卖西瓜的都摆个桌子,现买现称现杀现吃,我们也是看谁手快,盯着吃西瓜的人,看着瓜皮落地,马上就有叉子过去,迅速在笼边一蹭就好了,否则只好看着别人叉走而望“皮”兴叹。还有的人用小扫帚把瓜子归集一起,回去洗干净再晒干享用。一般大孩子捡满,还要用长瓜皮插码整齐装到最多,才走一阵歇一阵挎回家,瓜皮倒进猪食槽,看着它们津津有味的大嚼大咽,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时一般都会得到大人们的夸奖。哥哥比我成绩要好,我人单力薄,一般也就捡个小半笼。这段时光六七十年代的出生的县城里娃都有经历,日子虽然清苦,倒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西瓜是甜的,西瓜是圆的,从开始的稀有变为稀松平常,瓜果也更多花样,更多滋味。生活也是这样一天一天变得丰富多彩,值得慢慢品味,不是吗?


上一篇

用心用功用情


关于日课

举报

  • 一年四季   2017-07-22 07:54:33

    信手拈来,妙趣天成

  • 幽默   2017-07-21 23:45:21

    生活即文章

  • 小雷子   2017-07-21 23:30:20

    好文章,确实会勾起读者们不少儿时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