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考结束的周末,教室里气氛压抑。兴许是昨晚数学卷子太难的缘故吧,据说当场就有孩子考哭了。自然也有窃喜的同学,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原本打算分析卷子,给这恼人的月考划上句号,接下的一周方可开启新的学习之旅。
可是,几十双忧郁的眼睛还是触动我的不忍,于是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的一章《道德经》: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為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学生们大多不解的看着我,几个爱好古文的学生则轻声念诵起来。我微笑着打量他们:
“今天心情有没有战战兢兢,忐忑不安?”
他们不约而同的点头。
“为何忐忑不安?”
“考差了,有损尊严啊!”“无颜见江东父老!”“回家又要挨批啊!”一个个都唉声叹气的。
这一天原本是他们最期待的一天,结束一周的住校,终于可以跟家人跟美食跟手机跟游戏约会。慨叹的话语虽然不同,表达的无非是对成绩考差不能接受。
“考好了又怎么样呢?”我追问。
“好处多着呢!”孩子如数家珍,答案大多是“排名靠前有面子”“爸爸妈妈表扬,兴许一高兴就奖励自己游戏”之类。
“考好了,一激动,小尾巴又翘起来,下一回还不是又……”故意不往下说,留给他们思索。十四五岁的孩子总是这样,考好了得意忘形,需要压一压;考差了垂头丧气,需要推一推。青春期的孩子,易宠辱若惊,情绪如潮水一般涨退频繁。
“为何患得患失,其实质是你们太在意成绩这个果,而非在意造成这个果的因。你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何谓宠为下?想要受表扬,不就表明对自己不认可,所以极力追求外界的认可吗?几位悟性高的孩子频频点头。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下一副联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二十二个字,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这样才能沉下心来总结过去,面向未来。”
课代表接上两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也无风雨也无晴”。
孩子们的悟性往往比成年人高,相对而言,他们的内心比大人纯粹。课堂上一开始的压抑迅速逝去,转而热烈地讨论:
“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生说:爱自己,把自己看得珍贵,就不会在乎他人的看法。
另一生说:就把自己看作习 大大,我是多么重要啊。
一室大笑。
“不仅要贵自己,爱自己,同样要贵天下,爱天下。当你的心量扩大,像天地一样广阔,得与失算什么。到那一天你们便可以扛起大任,立于天地之间了。”笑声戛然而止。
四十分钟的课程,我们在分享经典中结束。孩子们轻松了,我也是。
次日一大早收到一家长的微信留言:
“林老师,早,昨天小子一出校门就说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回到家看我们也没有什么反应,比较平静,慢慢地他说了很多学校的事情,说语文数学英语都很难,考的全班心态都崩了,林老师看我们情绪不是很好,用道德经的经典语录来缓解自己的心态,他说这个效果很好,周三那天自己也要一直念着。我说尽力就好,一直和他考了就不要去想去对答案,但他们孩子还会去对,对了就紧张。我说这种才小考,稳住心态才关键。很感恩遇见这么有智慧的老师,其实我也要感谢林老师您,曾经的自己也一直有焦虑症。现在感觉自己什么都看开一些,什么都可以接受,缘分让我遇见您真好[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谢谢林老师,我觉得遇见您孩子们真的太幸运了和成绩相比我更喜欢关注他的成长也希望他和我们回来聊聊天,上了初中回来时间不多他斯文也不怎么和我们沟通,昨天在很放松的情况下和我们聊天还聊同学,我好开心本想昨晚就想发感谢,担心您休息了[微笑]”
看罢微信一笑而过,我也学学老子先生,宠辱不惊嘛。内心也替家长开心,算是无心插柳吧。






(看今天的晚霞多惊艳,朋友圈刷屏,而天不言,宠辱不惊。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