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日课马拉松已经快二十天了,五分之一。十七次日课,发了两次红包,两次偏离《少时乡野》的写作主线,一共完工大约一万七千字,日均配速一千字,三周写作情况还比较平稳。主线还能写下去,应该是还能往下发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日课马拉松,很感谢遇到了日课,感谢第五期写作马拉松的小伙伴们。这样平稳输出、没什么负担的写作经验,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
我是想过要写点东西的。几年前自己就断断续续地写,从未写出过什么,投的稿子全被拒了,连一篇小说都没有发表过。怀孕产假前后的几年,断断续续写过一个近五万字的中篇童话故事,也被出版社拒稿了,倒是得到了很多修改意见,但就此放下去,知道没有心思也没有心力改出来,也大约是救不回来了。很沮丧很难过。会自我怀疑,会觉得头脑空空如也,也会不甘心……
虚构的写不好,那就从自己熟悉的童年生活挖掘素材吧,于是给自己马拉松定的目标是:从熟悉的写起,从童年生活写起。坚持打卡就好了,不要去判断自己写得怎么样。目前的写作量、练笔的量是远远不够的。我的漫长的学徒期远远没有走完……
就这十七天写东西的经验来看,我有一些新的自我发现:
1、 从童年记忆和经历写起,这个思路对我是合适的。输出速度平稳,写熟悉的没有负担,自然而然地写来,有一些文字回头去读,还是很顺畅的。想想,按照这个速度坚持下去,一百天就是十万字啊,我的妈啊!这会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2、 大多数时候我在电脑上写。比如今天找到了半天不受打扰的闲空,把工作先推到一边,找个门口的咖啡馆,从十一点十分的一口气写到快下午三点,2600来字,包含两三个有层次的小主题。这段时间最长的是上周末半天咖啡馆电脑写的。15次日课中,纯手机写的共5次:最长的是大前天采茶那篇1800字,是分了三次写的,带娃的一段空闲、来回地铁的两次空闲。还有几次几百字凑字数的,等娃睡着了用手机补的。从量、次来看,手机写居然也占这么大的比重呢,不反刍根本发表不了这一点。
3、 写卡壳的时候,用手机凑字数坚持打卡,说不定会突然发现一个新的小主题。野来野去和外乡人大概就是这么开头了的。我写东西可能有这么一个特点,一旦开出了一个头,后面写起来顺着主题往下堆砌,可能就信笔写出点别的东西来。谋篇布局是不考虑的,考虑了也不知道怎么把大大小小的主题联结下去——这是我现在无力也无能顾忌的事情。
4、 虽然是熟悉的记忆,但写出来必然也是做了一定程度加工的。加工不是指改人名。而是,把一片模糊的回忆写成有人物对话有细节的故事,本身就是加工,是在头脑里把一个回忆细致地演绎成了“电影”。我刻意地在少时乡野系列里不煽情、不总结、不反思写作过程,希望尽可能地、假装一种“小时候的目光”来写,像给自己的娃讲过去的经历,对标的大概是儿童读物的写法。这种写法,大约是上一个童话故事摸索出来的表达风格吧——假如能够称为写东西风格的话。用语简单些,但尽量别啰嗦,别写太多口水话。我讨厌啰嗦。
5、 有马拉松文友们的评论真好,非常感谢!我在这里只有一个现实生活里的好朋友,其余都是陌生人,有些现在感觉熟悉了,大部分都还不熟。虽然没有多少条评论,但好歹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每篇文章十几、二十几的阅读量,虚荣的时候就把日课发群里,希望“骗骗”点读量。最高的一篇是写一位带我参加演讲比赛的老师,可能这个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些可以称为情节的东西吧。其他的主要是有个主题,然后东拉西扯凑一堆,没什么逻辑,也没太大的情节。写得像散文,又是刻意低幼的儿童视角,语言又没有乡土特色,没有什么诗意——打住先,不自我批评了,尽量往进步的方向看去,反正是练笔,反正不靠写作吃饭,也不打算靠了。
6、 群里有朋友真的写好!我会羡慕,在写不出来的时候也有小小的嫉妒心而不敢看,怕不自觉地比较会挫伤自信。好朋友写的也很好,知道她近几年养娃的辛苦、她的自我挣扎和不断追求的勇气,又可以从文字里重新看她的生活了,她的高兴和每天生活里充实的、值得记录的点点滴滴,也会跟着很开心。我可能有点社恐吧,在群里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大部分看的时间多。喜欢看大家写的,有些就能根据文字了解到作者是个大致什么样的人,渐渐地生出熟悉感,期待着后面的写作。随缘读到文友的文字,常常是半夜,给娃换尿不湿醒了睡不着,刷一下日课,看看大家写了什么。
7、 以前爱看大长篇的网络小说。自从加入日课,这些就不怎么刷了,看文友的文字不仅更真实有意思,还能顺带着开阔视野,比如了解一下地名来源,跟着游览开闵三兄弟的墓,看小院里的花草,看作者画的画,学学道德经里经典的句子,看疫情,感受封控期的生活……相聚是难得的缘分。有一些作者是非常有棱角有个性的人,生活里我大概会不自觉地跟这些人不太合拍。我的个性大约大部分被磨平了。不激烈,不争论,避免冲突,什么都可以的,尊重大家的生活方式,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但是在文字里遇到有个性的人,会很欣喜,这可能是我在现实里很多时候无法接触到的内心吧。我珍惜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情绪、真实的表达。感谢日课让我遇见。
8、 热爱写作的人远比我想象地要多,认真对待写作的人远比我想象地要多!我对文字,更增添了一分庄重感。好的东西就是好,有种种好,种种被喜爱和被欣赏的理由,种种文字和种种人相遇。通过文字认识种种不同的人,真是有趣的大冒险。
9、 以后:其一,继续坚持《少时乡野》的思路,争取这个主题写满一百天日课,因为除此之外我没什么想到的,大概写完以后,释放了童年所有的记忆和遭遇,我就再也不写了。心里不再念叨着我想写作这件事情了[如果真是这样,大概会很伤感吧]。不,非虚构写空了,可以去写虚构去——不要暂时把存货用废了,不要暂时就断了以后的念想和路。其二,多读大家的文字,汲取经验和营养,发现共鸣和不同,增长见识。别回到过去那种无聊了读网络小说的老路去,也别老刷知乎和微信朋友圈,培养点更大的阅读兴趣吧。日课会带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