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汐

2017-08-12  22:47

542 2 0

47 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想提早知道自己的确切死亡日期?

看了一篇关于四川地震的帖子,有个网友留言,躲过了2008,却终究没躲过2017。不禁感概,命运这东西,真是不好说。

人活着,总会在某天死去。有的在意料之中,有的,却突如其来。
 
电影《遗愿清单》里讲到,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调查。
 
参加者被问到一个问题: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想提早知道自己的确切死亡日期?
 
一千名参与者中有96%的人回答:不想。
 
主人公老修理工卡特说,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是那剩下的4%,提前知道自己的大限将会是种解脱。可当他被确诊得了癌症,顶多还有一年时间的时候,他却说:事实证明,我错了。
 
面对死亡,恐惧在所难免,搁谁都一样。那种“人总有一死”的豪言,大多是活着的人站着说出来的不嫌腰疼的话,就像青春年少时,我们总免不了有点逆流成河的小忧伤,会疯狂迷恋安妮宝贝颓废到死的文字,等到长大后一口一口把悲伤咽下,却再也发不出声。
 
关于这部电影,剧情如影名,讲述了两个身患绝症的老爷子(修理工卡特和亿万富豪科尔)机缘巧合成为同房病友,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列出了一份遗愿清单,随后,两个病重的老头决定拒绝等死,带着这些遗愿,开启了他们周游世界的旅程,一同去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快乐。
 
纹身,跳伞,赛车,攀登雪山,今天在美国,明天去开罗,后天去坦桑尼亚,大后天前往约翰内斯堡......
 
讲真,在故事的前半部分,我的内心是极其纠结的,这样两个年过六旬癌症晚期的老头,出去这样作,不是在光速找死么?
 
而且,听到卡特的妻子弗吉尼亚哭着叫喊到,“你是我的丈夫,是孩子们的父亲,你就这样不负责任的放弃自己,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似乎也不无道理,人死倒也痛快,但生者将承受怎样的悲痛?
 
人生在世,处处是牢笼。每一个细微的事件总会牵扯出很多需要考虑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活的太累了。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伴侣的丈夫、妻子,是孩子的父母,是老板的员工,是别人的谁谁谁,却极少考虑,我们首先还是自己。
 
我们有太多“义务”,却基本忽视了,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力。
 
看到卡特驾着自己梦寐以求的赛车,马力全开的在赛道上漂移时,脸上洋溢的那个“爽”字,以及他乘坐着私人飞机飞过米国上空,望着窗外迷人的夜色,不由自主的发出那句“美,就一个字”时,我终于明白,那些被压抑太久的内心声音,绽放起来,竟是这般绚丽。
 
故事发展到后面,紧张的气氛已消失殆尽,我甚至忘了,这是两个生命只有不到一年时间的癌症患者,反而对他们的旅程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每到一处,每从遗愿清单上划掉一笔,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交代,都是对纯真快乐的探索。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在某天死去。
 
不管你承认与否,每个人心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愿望,有的在一步步实现,有的却因为各种原因,被一点点积压下来。但不管怎么说,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也千万不要忘了初心。切莫等到大限已至,才想起还有那么一份清单。那个时候,基本已经来不及了,影片终究是影片,你没有亿万财富来挥霍,也没有那个身体在癌症晚期还去蹦跶。
 
影片最后,富豪科尔回归家庭,抛开前世恩怨和家人重归于好,实现了他今生最大的愿望——亲吻最漂亮的女孩。亲情的力量让整个画面异常温馨,他真的做到了,在离开的时候,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早些上路吧,趁腿脚还麻利,趁脑袋还清醒,趁一切还来得及。
 
通往快乐的芳草地,溪水正欢。


上一篇

故事换酒,君有意否?


关于日课

举报

  • 西窗烛   2017-08-12 23:12:04

    成长就意味着失去, 然后道德标准给每个人加上责任与义务两座山,活着的意义已经不属于自己。早点知道结果,或许可以轻装上阵呢

  • 四季风   2017-08-12 23:00:55

    写得真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