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国内的朋友都陆续传出新冠确诊的消息,尤其是北京的朋友中,确诊比例竟高达70%以上。虽然知道放开后,肯定会面临感染高峰期,但没想到峰值这么快就到来了。
随着感染人数的暴增,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据报道,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现在都是人满为患,甚至传出因为医护人员缺乏人手,即便阳性也需要继续工作的消息。希望这只是谣言,否则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伤害,也会加速病毒的传播。


其次,便是弥漫的恐慌情绪。这几年来,一直宣传和强调的是病毒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一夜之间突然放开,民众有恐慌情绪是很自然的。没有官方的用药指南,没有阳性的诊疗建议,没有确诊病例能否出外或工作的相关规定,没有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病者的保护,就连基础的药品都短缺了,一切似乎都是无序和混乱的。即便病毒已经变异且危害性减弱了,但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病或免疫力低下者,还是可能有着致命的伤害,更何况中国现在仍有2500万老人尚未接种过疫苗。

如果说这3年的封闭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或是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那这一夜的放开是因为病毒突然消失殆尽了吗?还是有了治疗新冠的特效药?或是医院有了足够的ICU病房,足以应对可能的感染高峰期?我个人是支持放开政策的,因为清零本就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并不是这种毫无准备的突然放开,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都说西方国家对疫情防控是完全躺平了,但在“躺平”之前,其实每个国家都做了长时间的准备工作。提高全民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制定详细的居家隔离用药指南;合理调配病床资源;增加ICU病房和呼吸机配置等等。即便是放开封控,也是有序推进逐步到位的。开放之初,严格限制养老院访问人数,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都接种过疫苗,并每天做核酸检测方能上班。尽可能限制传播,拉平感染曲线,避免短期内出现感染峰值,避免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挤兑和冲击。只有这样,才能把放开后可能造成的生命代价控制到最小程度,而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让民众自生自灭。
身为一介草民,尤其身在国外,我知道我发出的声音也许起不了一丝波澜。但我依旧忍不住要发声,因为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这里有我心心念念的家人朋友,这里也是我永远的故乡。面对这样的不作为,面对可能的生命逝去,很难不愤怒,也很难保持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走上街头举起白纸,但我至少还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愤怒,哪怕它也许毫无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