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婆婆

2022-12-19  13:09

169 5 4436

069|活在自己的退休时区里


题记:没有什么会被忘记,也没有什么会失去。宇宙自身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记忆系统。如果你回头看,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在不断的开始。——【英】珍妮特•温特森 《守望灯塔》

image


一、切换时区,摆脱社会时差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分秒不慢。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9世纪晚期铁路铺设以后,加拿大铁路规划师和工程师桑福德、弗莱明建议,建立一个全球时区系统。自此世界分成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是一条从北极延伸至南极的长带,宽度约跨15个经度。每个时区内钟表滴答各成一派。


时间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时间就是呈现事物运动和人类感知的“文字”。从日升到月沉,一天分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小时和分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便于人们将每一天分解成可管理的小块时间。白驹过隙的不仅是年份,还有每天、每小时、每分钟和每秒钟,只是速度稍显不同而已。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钟里,被量化后的人生其实很短暂。


六十花甲, 21900天,525600小时。从身体到灵魂都是被岁月一刀一刀刻下的痕迹。孩提关注着爱抚,幼儿园关注着规则,上学关注着成绩,毕业关注着就业,适婚年龄关注着结婚,育儿关注着成长,工作关注着职业生涯……这些密集的社会化事件用55年时间切割了我的生命,瓜分了我的生活。幸运的是,33载的职业生涯如水般平顺丝滑,随着时间流逝,这段生活最终演变成12045个日夜重复播放的影像记录。


退休,是庞大的社会运作系统宣布个体螺丝钉报废,社会角色清零,社会时间解绑,生命价值重塑的重要时间节点。一切以约定俗成的社会程序不露痕迹地重新开始,生活从以家庭、工作为中心切换到关注自我的生活状态。生命进入如何让衰老的机体保持活力,如何激发大脑的快速反应和深度思考,如何在往后余生,始终保持与时间雕琢后的自己和平相处的人生课题里。


事实上,从宣示时间冗余的那一刻起,面对的问题就不再是如何挤时间的问题,而是如何安排时间的问题。退休的自由被时刻在流逝的时间所挤压,看似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习惯的枷锁之中。因此,比自由更可贵的,是驾驭自由的能力。继续拼搏也好,安于平淡也好,只要求仁得仁,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值得被祝福。


二、清零重启,接纳生命


人奋斗了一辈子就是希望自己从压迫感过剩的社会里逃离出来。内在渴望自由的力量从来不会真正死去,只会沉睡。我听见它说:“来吧,我等了你一辈子。”一辈子,有时并不远,只是某一个契机突然开启。当沉睡的种子重新萌芽的时候,便和以前有那么些许的不同。退休,就是人生自由的重要契机,它让人用最温和、最平静、最世俗的方式,以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开启想要做自己的旅程。


进入退休时区,意味着时空的本质开始被内在化,生命核心的“真实”就会到来。这个真实,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决定了余生是否能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抓住“真正活着”的力量。


怎样才能使60岁的身体拥有3岁的童心、20岁的激情、30岁的心脏、40岁的容颜呢?计算机发明者,一位美国人的说得好: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与其瞎想乱猜,不如按照自己想法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世界。


人生半辈子的历练,真正重要的东西已经融化在我们的灵魂里,无关选择或放弃。因此,如何利用那多出来的大把时光既是关键问题却也根本不是问题。只要拥有一、二件沉浸式体验的“心头好”,时间就根本不够用。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应该有很高的智慧,能够洞察万物,不会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虽置身红尘,表面上看和其他人一样,做事、吃饭、睡觉,心灵却自由自在、快乐无比。这需要两点,一是大智慧,二是充满希望。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似乎表尽了中国式的人生:年少时为情所困,中年时为看不破的功名利禄奔波,老年时情爱功名皆放下却难敌孤独,青灯古佛,得了点滴寂静。


多少人看罢尘寰消长,心生凉意,抛开俗尘,追求另外一种生活,或许并非心之所向,或许只想求得那一份遗忘。世界万相,烟波流转,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经历着种种人生。人到老年,以健康为基石,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组织自己,自己活跃自己,自己锻炼自己,自己服务自己,认真打点好眼前的生活,比不切实际地向往诗和远方更重要。季羡林在《悲喜自渡》中写过一句话:“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退休,是全世界都在提醒你,你已经不再年轻了,年龄再也不是你的挡箭牌,而是成了最锋利的一把刀。它是一个人步入老年最直接的信号,意味着生命的历程已走过大半。我花了5年时光,1825天将自己完全融入属于自己的退休时区。岁月之河的润泽与梳理,让我变得前所未有的蕙质兰心。“不疾不徐”、“从容淡定”、“文思泉涌”这些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妙境界在某一个清晨如甘霖从天而降,我重新体验到了十八岁时的丰盈感觉,笑靥如花,身轻如燕。年龄,从来都不是界限,除非自我设限,自己拿来为难自己。


我欣慰于自己活在这样一个自由与沉潜的崭新时区中,它属于宁静与惬意,它给予我对自然与生命的直接体悟;它让我丢弃曾经的喧闹与嘈杂、欲望与物质纠缠不清的旧时区;它让我有了把时间锻造成璀璨的夜明珠,随时照亮平淡时光的能力;它让我有底气在60岁的时候说:美丽从60岁开始。美丽,从今天开始!


对我而言,自幼携带的宿疾,让我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便在工作期间为五斗米折腰,我也能尽力把握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科学地控制和稳定身体的容错率。顽疾让我明白,生活就是接受一场又一场的考验,就像蛇蜕皮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获得真的比失去更难。世上终有我竭尽全力也无法进步的事,能维持原状不发展都是生命的恩赐。这种生命的体验让我清楚什么东西最关乎幸福与自在。


很多退休的人普遍对生命有一种紧张情绪。日子的底色潜藏着若隐若现的不安和畏惧。谈到将来就会担忧可能会受到的创伤,惧怕将来的无能为力。而我,与生俱来就自带疾痛与创伤,对生命的种种考验无所畏惧。在现实生活中和内在心灵里,我就是我自己的女王。“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比起关心外面的世界,我更在乎自己在生命的游戏里是否玩的尽兴。自己玩好了,别人也会跟着好。任性又自律地活着,对生命不作过度的解读,既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身边的人。


三、拥抱变化,恣意生长


中国自古有“隐”的说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隐,意味着与外界的一种脱离,或者说超越本我的另一种追求。退休,标志着完成社会任务,进入功成身退的阶段。远离江湖,可以求道,亦可以直面内心。“隐”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脱离时间的存在。其实,“隐”一直都在,它是头顶掠过的白云苍狗,是望峰息心的层峦叠嶂,是被动摄食的浮游生物,是极地冻原世代上演的冰封与融化。


想起幼时印象最深的王文娟和徐玉兰主演的越剧电影《追鱼》,在一场观照与另一场观照之间,弥漫着看不真切的人生之雾。影片结尾,观世音问鲤鱼:“不知你愿大隐还是小隐?”鲤鱼回问:“大隐怎的,小隐何来?”观世音回道:“大隐拔鱼鳞三片,打入凡间受苦,小隐随吾南海修炼,五百年后,得道登仙。”鲤鱼精的回答斩钉截铁:“小妖情愿大隐。”观音又问:“却是为何?”鲤鱼精道:“为了张珍,小妖甘愿打入凡间受苦。”


这真是情不重不生婆娑,爱不深不堕轮回。原来,人世一遭就是“大隐”。我们都以为随菩萨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其实比跟随菩萨修行级别更高的修行是在人间修行。活于人间,就是一场大修行。小隐心无旁骛,简单安逸;大隐天机莫测,扑朔迷离。无论大隐还是小隐,怎样的选择,都无可厚非,但都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说服自己,确认自己的生命不会惨淡荒芜,笃定自己的现在与未来顺理成章。


陈丹青给贾樟柯第一本有关电影创作的书籍《贾想Ⅰ》写过一个序,里面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那是奴性,人要自己救自己——“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做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我用一字一字的写作,一本一本的书籍、一帧一帧的拍摄,一段一段的旅程,一部一部的影片、一起一伏的大礼拜来描画时间里的自己。把自己喜欢的事做为身心修炼的法门,勇敢推翻所有的禁锢,让曾经回荡在耳边的这个不行那个不允许全部消失,尊崇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去行动,不断尝试拓展人生的边界。在欢喜的追寻里,滋生出活着的确切感。当我毫不在乎自己的形状时,终于出现了“属于自己的形状”。


四、三年隐居,回归本心


流光偷换,北斗光寒。人生大幅度的跳跃,大多出现在青春期时代,但实际上,这种跳跃可以在任何年龄进行。人常叹: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其实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重点关注接下来的一句: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当人恬淡无怀,外无所求、内无所羡之时,自然而然就会到达“至足”的境界。


三年的疫情,让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期间的封城封控隔离等等防疫措施,从宏观层面上切断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居家隔离被迫成为现实意义的隐居。尤其是外出旅游成了一件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的事情,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客观层面驱使人们回归本心,打开觉知触摸眼前的生活颗粒感,寻找真实自我的空间,选择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不曾出市的三年,在都市喧嚣与静默的摇摆中,我选择在心灵静土里独善其身。过去三年的每天每分每秒,在哲学和现实意义上,其实都是一个新的自己。但这个新的自己却又不得不为过去自己所作出的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决定,承受长尾效应的后果。印证了过去决定现在,现在预示着未来。


时间的真谛,就是无情地推着人不断前行,去邂逅下一程山巅,采撷另一缕星光。去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彼时正如此时,此时已成彼时。过去不断远逝,将来不断收缩……


总之,天下事就是一个圆,不完亦完,完亦不完。明眼人无适而不自得,无往而不逍遥,就是因为知道天下事无一值得执著的;然而法贵天真,通达者其行不孤,得道高僧无事也喜欢手捻一串佛珠,否则就是草草此生了。所以,不妨顺着自己的心情在这个魔幻的世界去筑起一个梦幻的宫殿,一天天,即使只是如幼童游乐地搬砖运瓦,心有蓝图,愉悦养生。何不乐而为之,勤而行之,善待且成呢!


还有三天,冬至将至,该准备包饺子或打边炉的生活仪式感。十三天后,被奥密克戎及其“后代”主导、疯狂搅乱全球的2022年即将退场,后疫情时代以群体免疫高调开启了下半场。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与器静处,掩门读书,茶事人事,闲写文字,诵经撸猫,自在独行。


神光当年立少林,

满庭积雪到腰深。

断臂当胸无一事,

不求不觅不安心。


在雪与火的洗礼中,丢心、觅心、安心,察能所未忘,静心先行。

image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虚空婆婆   2022-12-20 07:19:15

    写公文落下的毛病。😅

  • 西西   2022-12-19 22:01:38

    真能写啊,怎么会这么文思泉涌

  • 飞霞霓裳   2022-12-19 16:42:28

    随心而为,美好退休时光。

  • 虚空婆婆   2022-12-19 16:08:21

    去创造不一样的精彩生活!🌹🌹

  • 虚空婆婆   2022-12-19 16:07:31

    倾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 樱子   2022-12-19 15:09:55

    真要向您学习,我再有一年半就正式退休了。

  • 去执   2022-12-19 14:13:19

    我还在纠结着要不要51岁时申请满30年工龄提前退休呢,还是等到55岁或即将延迟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呢?

  • 梅乐乐   2022-12-19 13:43:20

    再过几年也退休了,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