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让我记住了导演程耳。所以,他的新作《无名》是无论如何要去电影院看的。
电影一开场,就是那种很有辨识度的熟悉的程式配方:声画精致。看得人投入又不能马上投入,毕竟程耳的非线性叙事可不是谁都能轻松拿捏的。烧脑,继续烧脑,不过符合观影前的心理预期。
关于剧情,就不多谈了,脑子里迷雾重重,凌乱,无从说起。只随便闲聊下几个演员的表现吧!

梁朝伟的演技已无需赘言,用他老婆刘嘉玲的话来讲:他在戏内戏外都是真正的影帝。

黄磊扮演的张先生,虽说眼神、动作都到位,但总让人有一丝游离。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既然角色选择了背叛,又为何还要试图带上陈小姐一起?因为爱情?既然陈小姐已用枪口对准张先生,又为何最终他只缴了她的枪而留了活口?还是因为爱情?画面的迅疾切换,看得人疑窦丛生。片中还有一处细节,张先生的右手会不自主地不停抖动,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细节呢?百思不得其解。
影片中有一句话张先生说了两遍: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无法适应这个巨变的时代。或许一个软弱的人内心里还在颤抖着希冀着爱情,而颤抖的右手连着左心房。

再来说说上海本土演员王传君和江疏影。王传君已是二度参演程耳的电影作品了,发挥稳定。上海话地道,微表情也地道;特别是他那瓣厚厚的下嘴唇,咧嘴一笑都是戏。

演技一直被诟病的江疏影,这次可能都没用上演技。《无名》中的江疏影,即便抛开剧情,在程耳导演的用光、运镜之中,单是呈现的画面就已极具视觉冲击力了。所以,忽略演技,只看江疏影身上那一刻的美,就是进电影院最好的体验和享受。

和梁朝伟一起出现在《无名》宣传海报上的流量小生王一博,在我没去看《无名》之前,是有一点抵触的。然而在电影结束的那刻,我和闺蜜说,我要去百度一下王一博。小伙子不仅没有拉胯,还又高又帅。(电影后半场的时候才犯的花痴,前半场应该只对王传君的那瓣下嘴唇目光如炬。)
起用王一博会不会是自我标榜“超级商业片”的《无名》最商业的壮举?毕竟《罗曼蒂克消亡史》当时都没有收回成本。
扯远了,言归正传。当电影字幕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场灯早已急吼吼地打开了。但我和闺蜜还是稳稳地坐着聊了几句,一致认为:看程耳的电影,全程像在迷宫里,脑子要不停地转啊转;一种全神贯注地吃力,但大脑皮层却极度兴奋着。
程耳的电影画面一如既往的唯美高级,电影《无名》中呈现的一组组战争年代图景,却给人一种时空的支离破碎感。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之间的切换,都似乎自带一种模糊感,或者说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混沌。
为何总是如此模糊不清?或许答案就藏在由程耳作词的主题曲《无名》的歌词中:
你说这一切犹在镜中
一切并没有在镜子里
最后,歌词里说:不妨再等一等。
嗯,我等你的下一步电影。
又及:
其实,《无名》真的比《罗曼蒂克消亡史》商业了,或许六年的时光还是改变了一些事、一些人。惟愿程耳导演在“超级商业片”的自嘲里不忘初心,多拍一些给下世纪人看的艺术品。

如果你喜欢他的电影,那他就是你的蜜糖;如果你不喜欢他的电影,那他就是你的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