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的出书服务
返乡之前,我在北京从事过20年的出版行业,开出版公司也已经十几年了,历年来经手过的图书估计有二三百种,其中有不少长销或者畅销的好书。因为这份独特的职业经历,我早就已经从骨子里被塑造成为一个出版人,现在看来,这个出版人的身份恐怕是一辈子不会改变了。
也因为这个背景,后来我做日课项目之后,总是不自觉地想要把日课的写作和我原来的出版业务给对接起来,带着日课的作者们实现写作与出书的梦想,进而还能挖掘出一些不错的作品出来,让他们得以印成有温度的字纸,永远流传于世。写作本来就是出版业的上游,二者同在一个产业链上,一端是源头,另一端是出口,天生一对。
最近几年,日课帮写作活动的参与者出版过两本自选合集书(即《日课01:28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日课02:100天小日子》),也帮几位作者出版过他们作品的单行本,其中有诗集(火石《天真与忘却》,务虚《记忆之盐》),也有小说。这些作品从原来的电子文本,经过各个出版流程的精心运作,最终变成一本可以拿在手上翻阅的实体书,这个过程既是作品的最后确定完成,也是一次富有创造精神的冒险。通过这几次内部尝试,我们一步步地打通了写作和出书之间的障碍。

每次,当我拿到一本刚出厂的,自己编辑出版的书,就像看到一个孕育许久的婴儿在一番艰辛后终于圆满落地一样,他的作者母亲和作为接生婆的编辑,已经完成将他带到人间的使命,最后他将随着自己的命运兜兜转转,他也注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在这个世上留下属于他的故事。
去年带着日课返乡后,陆续有几个朋友说想要让我们帮他们出书,有的是个人作品单行本,有的是写作马拉松的个人文集,也有要帮家里老人出书的,甚至还有一位做企业培训的朋友,跑来想跟我们合作开发一大套企业家丛书。总的来说,日课的朋友圈想要出书的朋友不在少数,也有不少日课作者的创作规模早就可以出书了。

今天午饭时,有一位老哥们打电话来说要帮他们本地一位刚刚过世的知名老画家出一套规模很庞大的十卷本作品全集,让我帮忙看费用和实现方式。多年前我们在北京创业圈瞎混时曾经临时一起组队做创意项目;现在他在天津开书店,还做了一个农场,业余也写些文章,记录工作和生活;最近他还动了念头说要以书店为基地,给本地的老人们做公益性的口述史写作。我赶紧鼓励他口述史这事很有社会价值,值得大做特做,希望他尽快沉淀出真正的作品出来,不要只停留在想法阶段,如果需要出书,我可以提供外部的协作。只是他正在琢磨要帮老画家出的大全集,投资可能得上百万,需得谨慎为好。
为了满足日课的朋友们的需要,也为了满足我刻在骨子里的出版人基因所需,我今天不干别的事了,就全神贯注制作一个属于日课的出书价格系统。在印厂朋友和编辑队友的支持下,今天终于制定出了一个比较有可执行性的价格体系出来。这样以后想要出书的朋友来洽谈出书事宜,有章可循,不用再临时计算很久,只要要求和行情差别不大,一般心里都比较有谱。
接下来,想出书的朋友就能来一起搞事,我们也就可以为朋友们推出一本又一本的好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