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花

2023-04-01  00:20

194 0 1434

我的父亲母亲(二十七)

image



        晚自习回来。


        下车,突然很想去水果店买一点苹果蕉。


        苹果蕉比普通香蕉矮胖许多,果肉香甜软糯,甜中带点微酸,吃进来清爽不腻。这种蕉,我最先是在深圳吃到,就一见钟情,从此就惦记着它。


        这两年小区的水果店里也偶尔可见这种香蕉,卖家多半是连枝进回,竖立在店里,看上去宛若一棵果实累累的香蕉树。


        我那时从深圳带了许多苹果蕉回来,并给父母亲送过去。父亲有糖尿病,不能吃太甜的食品,母亲一次只许他吃一根。


        但是父亲是禁不住嘴的,他尤其喜欢喝奶茶。他总是趁母亲不注意,偷吃甜食。于是母亲一方面嘱咐我们不要买太甜的水果零食,一方面把家里的饮料甜食都深深藏起来。


        我们姐妹回娘家,首先得百度一下:糖尿病人能吃什么水果?


        所以买的最多的是水果黄瓜和小番茄,其次是苹果蜜瓜弥猴桃……但是父亲喜欢吃柑橘类的,估计晚年的母亲没少为吃的和父亲斗智斗勇。


         母亲之前身体好的时候,她偶尔小酌几杯,她还常常兴致很高地鼓励我们姐妹也喝一点酒。后来,她戒酒了,每次吃饭还总是问我们喝不喝酒,说特地留了一瓶好的红酒给我们。


        肉食方面,据说鸡、牛肉、海鲜之类是发物,母亲是不吃的,她也不吃没有鳞的鱼,晚年她供奉观音菩萨,每逢初一和十五就吃斋。


        父亲自然随母亲。


        但是人老了,即使是普通的荤腥多吃了一点,也容易肠胃不消化。所以母亲也很控制肉食的量,也不让父亲吃得太多。


        但是有一样东西她控制不住,那就是那些有点重口味的小食:人家自制的腐乳、泡菜、酸辣椒、臭豆腐臭皮子之类。


        曾经的母亲做菜也是一流。


        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几,父亲母亲总要挑着箩筐去一趟集市,进行一次大型的鱼肉蔬菜的采购。父亲常常会买一小只羊,整只挂起来,吃年饭的时候,卸下一块,用红萝卜白萝卜炖得烂烂的,我们用这种羊肉的浓汤拌饭,鲜香麻辣,至今回忆起来还唇齿留香。母亲做的糯米丸子、排骨莲藕汤、粉蒸排骨、汽水肉……都是一流的,味道远胜餐馆大厨,母亲最拿手的是红烧鱼,无论咸度还是火候,她都把握得炉火纯青,极少翻车。我因为煎鱼容易粘锅,很多次请教过母亲她煎鱼的秘诀,但是,我煎鱼就是容易煎散,且不及母亲做出的味道鲜美。


        这两年,母亲明显体力不支,做菜也是力不从心,有时也买点现成的烤鸭卤味炸鸡柳之类的。我们不忍心她操劳,每次回娘家聚会尽量分工合作,但是母亲是一生操持成习惯,她的口头禅是:我来,我来,这个你不晓得……


        或者她知道我们要去,提前就去菜场买了莲藕排骨等蔬菜,然后发短信我们:汤已经炖上了,鱼也腌着,买了一只烤鸭……你们直接过来。


        母亲亲手做的泡菜,也是一流的。姑娘每次去姥姥家,吸引她的必有一道姥姥的泡菜,然后是红烧鱼、排骨汤……

        ……

        今天在水果店,琳琅满目的货柜上,我找了个遍,并没有发现苹果蕉。想来是,识它的人并不多,人们更倾心那些红的草莓樱桃绿的奶枣黄的蜜瓜,不过也许是苹果蕉不容易存放吧。


        我从水果店时出来,外面是热闹的夜市,各种小吃应有尽有,也有卖鲜花多肉盆栽和玩具的。我看到一个高高堆起一层层蒸笼的小摊,一个女人正飞快地捏着肉包子。我模糊记得是谁跟我提起过:说这个摊点的肉包子很好吃。于是我走过去,伸头看了看她的馅子,看进来还不错,就问她怎么卖;但是女人一边不停地包,一边说,包子没有了,饺子有。


        我其实不饿,是打算买一点,明天带给父亲,他喜欢吃小笼包。


        人老了,山珍海味他也吃不了。


        就想起谁说的:一个人,一日也只能三餐,足矣。


        可是,我们没有谁会满足三餐素食的日子。


        我们不停的追逐,总是想要更多,常常忘记初心。


        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向前跑,把父母甩得远远的。

        不知所云。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