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堂郎

2024-02-09  01:55

35 1 1002

同情

高三这个节骨眼上,也是许多情感、观念迅速萌发的年龄,孩子好像忽然懂了很多事,开始懂,又懂得不很清楚,朦朦胧胧地,像雾里看花,急切而好奇地张望。你怕她分心,又无法阻止,或断然否定,只好眼巴巴看着,时不时地旁敲侧击,期待这个阶段尽快渡过。


果儿最近结识了一个同年级别班的女孩,放学经常走在一起。听她妈讲这孩子成绩一般,条件也似乎不太好,果儿和她的交往似乎有些同情心。今天两人又约了去图书馆学习。我们觉得与其花时间外出,不如各自在家学习效率好,又不好武断地违逆了她俩的想法,就同意她出去了。却不经意想起了当年自己高三时的一点事。


我们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紧张,但到了关键阶段,也懂得抱团取暖。那时高考前一个月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去各自复习,然后参加七月的高考。当时这样做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但却让一些农民家庭的孩子犯了难。六月正是家中忙碌的季节,父母早出晚归的,白天通常都在庄稼地里,早晚两顿饭也不按时,根本顾不上照顾孩子。有个同学提出想跟我去家里复习,想都没想我就答应了。母亲一天三顿好吃好喝地伺候我们,他就在我家住了一个月,似乎他父母期间也没有问过他。那一年的高考,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我们都不出意外地失利了。而他后来没再复读,也没再联系过我。


还有一个回族同学,平时关系也很好,第三年考到了山西某所大学财务专业,比我考得好。大学毕业前找我借500块钱,说是找工作打点要用。上世纪90年代这笔钱也不算少,我当然是找父亲借了寄给他,连父亲说的要打借条都没有照做,还谎称打了。后来听说他如愿分配到石化企业,工资很高,工作后回来看父母也见过一面,却对这笔钱只字未提。他的号码我一直没有删,几年前某一天他拨通了又挂掉,不知何故我就打过去,他解释是在清理电话本。简单聊了几句结束通话,想想真是无聊,就把他电话删了。


那时的同情真的单纯,完全不懂得索求回报,像小鱼儿相濡以沫一样自然,却不明白父母早已知晓一切,只是不说。那时的同情也很廉价,廉价到一朝分别,真的就相忘于江湖,不用任何回报,当时的惺惺相惜既成过眼云烟。想来那也是人生必经的阶段,知道了自己的同情并不一定换来同等的友情,知道了某些人注定是来消耗你的,知道了真正的朋友最好别在利益上纠缠不清。


因为同情吃的亏,固然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也因此识清了一个人的面目,能够及时止损,也算是好事。只是当时自己浑然不觉,旁人也无法明说劝止。“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或许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image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李大   2024-02-09 07:24:50

    你是个善良的好人,有同情心是美德。能有余力同情他人,起码自己是个富足的人,这么想就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