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风

2024-03-11  21:19

36 0 1524

摄影的缘份

image

(2015年12月  陕西渭南市丰原镇  养鸽能手、三八红旗手李金侠)


在上学和最初工作的那么多年,我只是喜欢拍照。十几年前,又开始爬山,拍些山上的野花。这些都是感觉,没有任何心思和规律,这也只能叫“拍照”。真正开始摄影那是接触了“陕西群体”的那些老师开始。


“陕西群体”当年挂起一股西北风,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与那些只准展示“红光亮”的群体进行辩论,就像“真理大讨论”一样,在摄影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一年,我们公司以手机摄影活动为契机,我的老领导王宏林为渭南摄影界请来“陕西群体”的代表人物胡武功、石宝琇、潘科、焦景泉四位老师讲课,同来的还有最年长的引领人,原西安铁路局宣传部的李少童部长,陕西的侯登科、石宝琇、李胜利、白涛、孙越峰等都跟在他的后面走,并走了出来。后来在石宝琇老师的主持下,在2014年成立了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我跟宏林一起加入了协会。


协会的老师都很务实,最早在华县、渭南找地方给我们上课,展示纪实摄影照片,解读摄影的方法和理论,讲解图片的编辑,点评我们拍的照片。石宝琇老师还与我一起去渭南塬上,在养鸽能手李金侠那里拍了一组照片,这也就是我第一次完成毕业作业,而且有幸在西安的美术馆办的展览上展出。


后来,我随着老师们去拍过民俗,也去蓝田的厚镇、华县的高塘去拍过集市,也跟着一些摄友拍过天鹅、晒柿饼等。后来经常去参加摄影展,听讲座。有一次,去山里拍森女系列,认识了现在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的李思谋老师,他现在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摄影大咖。


2016年,我去了富平挂职扶贫,经常去贫困户家里,也拍了不少照片,还写了一个扶贫纪实系列文章。在2018年那场雪来临前后,我在帮扶的富平县刘集镇的十字村拍摄了一组粉条土作坊的照片,后来,这组照片被我们渭南这帮摄影人选为《风从塬上来》系列,春节前后在渭南孚道民俗艺术博物馆展出,并做成电子系列在微信公众号“视觉渭南”发布。我拍摄的贫困户养鸡大棚和养鸽人李金侠的照片还被选为《百年陕西》系列图片补充进去。

image

(2018年,富平县刘集镇十字村粉条土作坊)


因为热爱,我在看到雨后的清晨,天上美丽的鱼鳞云,马上开车去拍圣佛寺塔。2018年那场大雪降临,我又步行拍雪后的塔和老城。那都是因为热爱,才有了后面的成果。


2018年以后,我调到铜川工作,去拍过药王庙、陈炉古镇、大香山、照金。每年出去旅游也拍一些照片,但却很少按照主题去拍摄。一则是的确忙,工作时间不能去拍照。二则是自己放弃了很多拍照的机会。


2020年到2022年末,“新冠”疫情肆虐那三年。石宝琇老师他们却在封控期间,编辑了《渭河流域文化摄影考察30年》《宝成铁路图鉴1951-2021》《1987.夏河》《图说山阳》《道北春秋》《农.工》《唐陵图鉴》等书,还完成了自己的大部头整理著作《不得不说》,了却了他二十年的心思。石老师的这本书有几十万字,上千幅图片,分为“说理、说人、说事、对话”四部分,讲述了很多鲜活的摄影故事,展示了很多摄影人的风采思想,我读石老师的文章,文章写得道理通透,幽默风趣,引用了很多摄影家的名言和思想,也有很多岁月的人事故事,给了我非常多的教导和启示。文中也有很多我熟悉的摄影前辈。如今,八十五岁的李少童老师,前几年还在国内外不断拍摄,现在也在拍身边事,构图光影色彩运用非常到位,自然而然无雕琢痕迹。有时候,我在微信发布一些图片,老师给重新剪裁调整后又发给我,照片的主体质感线条立马就不一样了。石宝琇老师也七十四岁了。他们依然勤奋,为摄影而奉献,真得值得我学习。我也是在今年春节前后,认真拿起相机,去拍民俗、拍身边的人和事,春节回家还为母亲拍了一些照片,并将年年拍下去。


摄影是缘分,也是一条非常好的路,跟着老师学摄影、学写作、学做人。




上一篇

用心用功用情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