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妈妈视频,说到了姥爷因为地里玉米受持续降雨天气影响,无法及时收割的事着急。
地里“泡水”似的,收割机没办法开进地里去。只能人工手掰玉米。家里男性劳动力,比如“舅舅们”,正在外务工,不能请假回家秋收——因为今年工作难找,走了就大概率会丢了工作,很多人等着你的“萝卜坑”——不能让“舅舅们”冒险——一亩地的收入很少,比不上“舅舅们”务工挣的钱。那怎么办呢?
只能家里女人和老人去干了。
女人干完爹娘地里的活,没劲儿了,还有公婆家地里的活等着。女人们说,累死我了。老人也上手干了,老人没力气,干不了什么活,觉得自己没用,干着急——看着地里未收的玉米,抬头望望老天——别下雨了……
女人们聚在一起想办法——粮食不能不收啊!可女人们又有什么好办法?劳动力不够得想法补充劳动力,无外乎找亲戚,求人帮忙——实在不行雇人干吧——赶紧赶着一两天集中地把地里的粮食收完了吧!
可是,玉米收回来,水分大。雨还在下。要怎么晒呢?
看到一篇央视的报道,上下游走访,持续关注着河南玉米秋收的情况。里面提到了粮食收购点近年来配置的“烘干塔”机器,解决了晾晒难题。“烘干塔”是应对如今年这般“天灾”的利器了。另外,关于轮式收割机没法下地问题,履带式收割机(南方多)收完水稻,赶来帮收玉米。
——在收割机的研发上,能一路推进,把解决收割机下地问题的进度赶上吗?——这不比催着大把的科研人员为了“文章”指标做些“有的没的”的“水”研究,更有意义?!
我仍然是持乐观态度的!或者说,我相信!会解决的!!
再谈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问题——科技改变农业——从作物育种上已经可以解决干旱、洪涝的影响——已有可应用的品种。那么,农家老汉们,都知道这些好东西吗?
落地的科普,虽未实现到点对点的程度,但我是始终持乐观态度的!
——我相信!在这片国土上,不止我一个人心疼姥爷,不想让姥爷们再为地里的粮食忧心。
——我想了一年多的“生物常识科普”可以动起手来了,不等了,还等什么呢?!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还等什么呢?
……
我感受着我的无力感,无用感——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哪怕是一丁点!能做上一丁点,也是好的……
(PS: 我电脑里存着一篇十几年前,由父亲口述,我在旁记录的家族生计“升级计划”。我清楚的记得,父亲提到了粮食的“烘干设备”,他原话说——“烘干设备必须得上!”——这是在十几年前,父亲就有的远见。是“远见”吗?因着这场连连不断的雨,又心疼着急的姥爷,我好像明白了些父亲当年说“必须得上!”的心情——你猜,一台烘干设备,一台履带式收割机,能惠及多少“姥爷们”呢?)